舆论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前世那些挎着相机攒着话筒到处跑的记者之所以被称为“无冕之王”,就是因为这类人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他们手中掌握着舆论,掌握着能救人或能杀人的利器,善恶皆在他们的一念间。
跟明朝文官相同的是,记者们通常也是一副替天行道的正义表情,揭露真相也好,愚弄民众也好,表情总归不会变的。
秦堪这次陷入了舆论的汪洋大海,在这个谁声音大谁便是真理的年代,他辩无可辩。
杀华昶满门的谣言首先在京师市井里传播,坊间无论闲汉还是百姓,皆说得有声有色,仿若亲眼所见一般。
谣言其实是很可笑的谣言,有识之人稍微推敲一番便可推翻,然而事实上并没人去推敲。
除了有心人在背后作祟这个原因之外,说到底,秦堪自己也有不干净的历史,当初杀东厂番子一杀便是好几千,杀得眼不眨气不喘,后来杀西厂番子,那晚声势震天,火光冲天,秦侯爷照样眼不眨气不喘,这就给京师百姓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秦侯爷就是一尊杀人不眨眼的凶神,再结合华昶被灭满门的事实,非常符合秦侯爷鸡犬不留的行事风格,几件事一串连起来,若说秦侯爷是无辜的,谁信?
谣言在京师市井坊间传播了好几日,不出意料的,果然传到了朝堂上,传到了权贵和大臣们的耳中。有人放出谣言其实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这个目的达到了。
于是,这几日早朝时,虽然大臣们没提起这件事,但大家看秦堪的目光分明有了变化。
大明的言官有“风闻奏事”之权,所谓风闻奏事,就是不论自己在哪里听说了什么事,只要跟民情和官场风纪有关的,皆可上奏都察院或内阁。
华昶被灭满门一案如此震撼,在坊间传得如此沸沸扬扬。奇怪的是,言官们竟在金殿上不发一语,沉默无言。
接连几日皆是如此,秦堪的心越来越沉,言官们不说这件事并不代表大家眼睛瞎了,耳朵聋了。相反,这件事已被他们深深记住,他们在等,等一个可以置他于死地的时机,等一个彻底爆发的诱因。
一张阴谋织成的大网,铺天盖地朝秦堪扑来,无可躲避。
而秦堪亲手编织的阴谋,却仍在日夜兼程赶往甘肃宁夏……
无声无息间,秦堪和刘瑾已形成了不死不休的绝局中,京师朝堂里气氛徒然变冷,冷凝中杀机四射,弥漫盈殿。
大家都在等一个机会,一个一招置敌于死地的机会。
※※※
唐子禾也在算计,也在等机会。
她并不知道京师发生了那么多的大事,更不知道秦堪即将陷入四面楚歌,她只知道眼前的刘氏兄弟很难应付。
刘氏兄弟自然姓刘,老大叫刘宠,老二叫刘宸,霸州文安县人,曾经当过响马盗,所谓“响马盗”,从东汉末年便得其名,即在马儿的脖子上挂上铃铛,奔跑起来叮当作响,官兵旅人闻之色变,这叮当响的铃铛无形中便削弱了肥羊们的士气,于是杀人越货之时愈发得心应手。
和官兵一样干着给人民添堵的活儿,革命工作自然不分贵贱,今日家家门上贴的门神秦琼以及一众瓦岗寨好汉便都是响马盗出身,刘宠刘宸常以秦琼为偶像,争当打家劫舍劳模,响马这一行干得好也能当神仙,尽管只是门神,可他也是神啊,非常有前途的工作。
只可惜现实太残酷,刘家俩兄弟当响马显然比不上秦琼他老人家专业,虽说也干过几次大买卖,在霸州地界挣下赫赫凶名,然而还是被官兵揍得找不着北,几次交锋过后,刘宠刘宸就跟梁山大反贼宋江一样带领着几十名手下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当上了一名光荣的缉盗协捕。
所谓“协捕”,大抵就是不入编制的临时工,苦活累活全干,偶尔兼职一下背黑锅,衙门开会聚餐时站在最不起眼的角落,跟着知府大人和衙役们情真意切地祝福当今圣上洪福齐天万寿万疆,浑然不觉自己当初给洪福齐天的圣上添过多少堵。
这样的日子过久了,刘宠刘宸两兄弟也渐渐觉得腻味了,有一天两兄弟一边喝酒一边探讨人生。
这个话题很沉重,但不能不讨论。走正道的话,读书考状元就别做这个春秋大梦了,先从协捕干起,顺利的话差不多两年后才能干到有正式编制的衙役或巡检司兵丁,这当然不足以填满两兄弟一颗朝气蓬勃的上进心,继续努力,再熬五年,多立几次功劳,干到衙门捕头或巡检司巡检或副巡检,正九品的朝廷武官,嗯,勉强算是有官身,有地位,不过绝不足以光宗耀祖,咬咬牙再干五年,再使点银子,调到霸州卫所当个百户……
刘氏兄弟越算越亏,越算越觉得不对劲,照这样算下去,十几年后混到百户他们已五六十岁,五六十岁的老头子在百来号兵丁面前作威作福,……有意思吗?爽点在哪里?
刘氏兄弟于是一拍大腿,这不对!咱们的人生走弯路了!打家劫舍多有前途,大口喝酒大秤分金,有必要栽到朝廷这个大坑里去么?宋江哥哥本是小吏出身,心向朝廷是性格使然,可刘家哥哥是土生土长的响马盗啊……
刚被朝廷招安没多久的刘宠刘宸兄弟于是又不安分了,响马盗有一颗狂野奔放的心,协捕绝对满足不了他们,既然满足不了,他们只能选择另找出路。
天津白莲教造反震惊天下,朝廷围剿中跑出了三千教众,一路逃窜到霸州地面,刘宠刘宸兄弟敏锐地感觉到,他们的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