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电视节目的供应目前为止大部分都由林有德的制作公司负责,所以小璐的游记在德国境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收视,第一批三集每次播放都能引发大家的聚众围观。
“璐小姐真是太可爱了”这样的评价成为观看片子的观众的共识。
法语版的播放要比德语版晚上一些,但随即也在法国制造了一批小璐的粉丝。
当然,在电视片掀起小璐的粉丝潮的时候,小家伙已经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步行之旅很久了。
小璐看着电视片里的自己,似乎觉得非常新奇。
“原来我那个时候是这个样子的啊。”
新奇归新奇,此时林有德已经回到波茨坦,所以小璐也没有再跑出去玩的打算,整天缠着林有德——对,就像妮娅她们还小时那样。
林有德也乐得最小的女儿在身边,他从会场回来二话不说就开始拍自己在二战结束后的第一部电影。
在仔细的考虑之后,林有德决定拍一部战争爱情片。现在的人民还没完全从战争伤痛中解脱出来,可能不太适合拍那些展现战争残酷的片子,毕竟林有德不是什么艺术家,他拍电影就是要卖座的,卖座了以后才能实现他的宣传目标。
还有什么比一部战场浪漫谭更加容易打动人心的呢?真想要拍反战片,那大可等到战争的惨痛渐渐淡化的时候,再来拍一部。
林有德很快敲定了故事的主体:这太简单了,虎王和波兰战姬的故事就那么摆在那里,不拿来拍电影简直罪过。
之后将近一年的时间,林有德都沉浸在电影拍摄中。
为了拍摄这电影,他亲自绘制了数百张故事版,如果不是他有外挂加持能够以惊人的速度完成画作,光是这个故事版数量就足够他画上一年多,根本不用考虑拍摄。但林有德画这些故事版用掉的时间只有常人的几分之一,他依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拍摄,这也使得整个剧组都对林有德敬佩有加,认为他是个实力惊人的天才。
电影的故事主线其实很简单,简单到让人怀疑“尼玛这也算是故事主线”的地步。
故事的开篇就以女主的角度回忆俄占波兰时期“俄军的罪恶”,一下子定出影片的基调,随后就是波兰人拼死抵抗俄军进攻,面对数量庞大的俄军浴血奋战,随后德国军队星夜驰援,帮助波兰人抵抗穷凶极恶的俄国侵略者。
当然这部分全都是史实没错,但林有德刻意凸显俄军的残暴,以此来衬托德国部队的伟光正。他借鉴了很多后世的电影,以各种残酷的视角来埋汰大反派俄国人。光是选角就能看出林有德的倾向性,演俄国人的演员全都凶神恶煞满脸横肉,而演德军的演员则全部选的帅哥。
这种明显的倾向性,连跟着林有德一起拍电影的薇欧拉都忍不住吐槽说:“你就给俄国一点帅哥吧,至少给他们一点凶恶的帅哥啊。”
除了选角方面的小动作,在影片的整体美术方面林有德也动了很多手脚,比如俄军出现的时候整个背景必然布置成昏暗的冷色调为主,不允许任何暖色出现在他的镜头中。
林有德虽然不是电影科班出身,但因缘际会之下莫名其妙的在某著名电影评论网站上成了还算有名的影评人,为了让自己的影评看起来更加酷炫高逼格,他自学了一堆电影名词装业内。没想到现在这些自学的内容竟然派上了用场,而且还在他的艺术装逼外挂的加持下变得相当有效。
一部好电影,从整体色调上就有在做文章。举例来说,青春片的色调一般都非常明亮,色相基本都偏向暖色,就算出现冷色,也会将冷色置于明亮的光源下,以使这冷色和整体的色调相符合。
如果一个青春片的画面看起来全是冷色,而且不喜欢打强光,那么就要小心了,这个青春片可能是个致郁系作品。
比如岩井俊二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开篇镜头的内容虽然是绿草地里小鲜肉在玩小清新,但岩井俊二把这个镜头拍得非常暗,而且还刻意选择了天空灰蒙蒙的时候拍摄,一般青春片里出现这样的镜头往往都会有晴朗的蓝天,但岩井俊二的这部莉莉周就不这样拍。这个开篇镜头就给整个电影定了调,之后出现的所有镜头虽然会有暖色出现,但全都笼罩着一层灰暗的感觉。
再举个例子,好莱坞的科幻片一般都充斥着白色、浅蓝色这样的色调,以此来凸显科技感。著名科幻系列片星际旅行里设定了战舰上各种不同部门要穿不同颜色的衣服,其中最炮灰的部门的制服是大红色的,这大概是过去影视艺术的发展还不完善的时候烙下的病根,但在好莱坞拍摄的星际旅行最新剧场版中,导演通过对制服颜色的饱和度等元素的调整,强行将制服颜色和影片的整体色彩挂钩。
总之,一部好的视觉艺术作品,一定是从颜色开始就已经在“传达”拍摄者想要表达的东西了。
所以导演画故事版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带色指定的故事版。
一个连影片颜色掌控都做不好的导演,和红色绿色不分的水彩画家有什么区别?当然了,视觉艺术的发展也是有阶段性的,在彩色影片的萌芽阶段不注意色调也没办法,毕竟你不能要求刚刚从黑白影片进入菜色影片时代的导演懂这些对吧?
但如果在视觉艺术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的时代,还做不好这些基本的东西,那只能大喊导演你去吃屎吧了。比如另一个时空某国产盗墓片,一个盗墓题材的影片,上来就那么明亮是搞毛啊?导演到底有没有基本的色彩常识啊?然后演员穿的衣服,那么鲜艳明亮的色彩是搞毛?导演你不觉得大红色的衣服很破坏盗墓的意境么?
当然了,林有德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其实他想犯这样的错误也挺难的,因为这年头的彩色电影,色彩都是在拍摄完之后才用技术手段把原片加工成彩色胶片,不像后世拍出来就是彩色的,以至于某些导演会忘记要对色彩进行控制。
总而言之,林有德在自己的影片中大玩色彩控制,俄军一出场就是各种压抑的配色,德军出场就伴随着暖光和温色,加上影片整体色调偏暖偏亮,于是他光用色彩就把俄国人渲染成了大坏蛋。
全片拍摄完成后,林有德先放给自己的后宫们看,结果妹子们纷纷表示恨不得进入电影里去干掉那可恨的俄国人。
林有德对这个结果相当的满意,要知道他放映的可是还没配音乐的版本。接下来林有德又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给这部电影配上了音乐。
于是彩色战争爱情巨制《泥泞中的老虎》诞生了。
这部片1950年在人类革新同盟范围内全面上映,随即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一下子奥托·卡利伍兹和波兰神姬维罗妮卡就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夫妇,不但如此,作为两人座驾的兵器也成为尽人皆知的“明星”。
林有德非常鸡贼的把奥托使用过的两个编号的座车和维罗妮卡的魔导装甲都给注册了商标,然后在人类革新同盟范围内发行正版模型玩具拼命圈钱。
在人类革新同盟国家上映后数月,电影登陆美国。
这个年代的美利坚已经颇有电影帝国的风范了,不过这个年代的好莱坞虽然已经有了商业片的概念和思维,但还没有形成完备的、工业化的类型片拍摄流水线。这个年代的好莱坞还带着匠气,只不过他们比起欧洲的同行要更加商业一点,就是这一点点的商业元素,使得好莱坞击败了欧洲同行,成为电影帝国。
但林有德不同,林有德一开始就奔着商业来的,艺术什么的玩儿蛋去,他带来的是成熟的商业片叙事技法和镜头语言运用。在他的电影里,有大量使用模型和真实兵器拍摄出来的壮观宏大的战争场面,有狂打鸡血的故事桥段,以及刻意营造出来的唯美爱情。
其中维罗妮卡的演员在战场的月光下拉小提琴的一段场景,其中用到的很多表现手法其实在后世的商业爱情片中都玩烂了,尤其是日本产的商业爱情片,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但在这个时代,这样的场面可以算作殿堂级名场面。
总之,这部火爆镜头、狗血桥段和唯美爱情一应俱全的作品,在美国登陆之后立刻掀起了观影热潮。一开始只有几十家影院上映这部片,加上这个年代要看电影只能去电影院,所以影片处于一票难求的状态。但很快察觉到商机的院线商人们,就开始在全美全面上映这部影片。
于是,美国的年轻人们也和欧洲的同龄人一样开始佩戴德国装甲兵的胸章,学着演虎王的演员那样歪戴帽子,而少女们则纷纷开始学习拉小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