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四百八十九章 物理学家大会

学霸从改变开始 一白化贝 3884 2023-12-11 09:27:15

燕京大学。

行政楼的会议室内。

此刻所召开的这场会议,是由邱校长亲自主持的。

参加会议的人有,数院的孙院长、周院长,物院的郑院长、杨院长,以及数院和物院的多名教授。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就只有一个。

那就是邀请陈舟返校。

准确来说,应该是燕大准备返聘陈舟回校任教。

在SLAC公布“发现胶球”的消息后,物理学界的目光,就全部集中在了SLAC的身上。

燕大的物院自然也一样。

尤其是燕大物院和燕京那么多物理研究所的关系,更使得他们高度的关注着这件事。

物院的郑院长本人,就是一名高能物理领域的知名专家。

同时,郑院长还是燕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所在的,华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所长。

这可是有着世界上最多J/ψ事例样本的研究所。

原本所里面的人,每天都干劲满满的。

就指望着靠胶球的发现,来为华国拿下一场诺贝尔物理学奖呢。

可结果,却还是被人抢先一步,发现了胶球。

可想而知,这则消息对郑院长的冲击有多大。

以至于,SLAC的消息公布以来,高能所由上至下,所有的人,都跟蔫了一样。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

毕竟,谁碰着这事,能不气馁呢?

自己一帮人辛苦了这么多年的成果,眼瞅着就快要摘果实,有收获的时候。

却突然被人捷足先登,给提前搞定了。

这酸爽的感觉,实在是一言难尽……

但是,科研就是这么一回事。

在你没有完全解决一个课题之前,即使你手握再多的线索,再多的论证条件。

也都不能说这个课题,就是属于你的。

因为在科研面前,每个人都很公平。

结果就在那里,在你没得到结果之前,任何人都有先你一步的机会。

所以,高能所的这些研究人员,虽然心里很无奈,也有说不出的心酸。

但是他们却是服气的。

尤其是当看到SLAC同时发布的另一则消息,将要关停所有对撞机实验室时。

他们更是感到一丝敬佩。

能够在这样的压力面前,抢在对撞机实验室关停前,完成胶球实验的课题,并最终成功发现胶球。

这本身就是在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上面,再加上了几分困难度。

也因此,高能所的人,包括郑院长在内,都在关注着SLAC后续的消息。

可谁能想到,关注着关注着,他们自己猜想中的,那位弗里德曼教授,不仅没出声,甚至连丁点消息都没有。

等来的,是一位新兴数学家,所发表的关于胶球实验的课题论文。

而这个论文所关联的,偏偏还正是SLAC的胶球实验。

而这个新兴数学家,居然还就是前段时间,过完年后,在国内连拿两个数学大奖的陈舟。

并且陈舟这个人当时还表示了,他的目标是哥德巴赫猜想,以及明年将要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进行颁发的菲尔兹奖。

这是没有提过物理学研究的呀……

而且这个人,明明一直进行的也就是数学难题的研究。

在物理学上面,大家所知道的,也就只有他在燕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跟着核物理与核技术实验室主任,进行的粒子加速器的研究。

虽然那个研究的论文,是以陈舟这个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

论文上所发表的研究成果,确实挺令人赞叹的。

包括陈舟这个人,后续在燕大物理系的本科毕业论文,也做得很不错。

但是,这些研究成果,不管是横着比,还是纵着比,离着发现胶球,都还是差了很长一段距离的。

除此之外,在物理学上,他们就再也没听过,陈舟有什么其它的研究成果了。

包括陈舟去麻省理工这半年,也没听说过他有什么特别的贡献。

即使陈舟先前在预印本网站e-Print arXiv上,挂出过自己的初稿论文。

但也依然没有人,将胶球的发现,与他联系在一块。

也不会有人相信,会是他的原因,才导致SLAC那边发现了胶球。

在这一点上,高能所的研究人员和国外的物理学家们,观点都是保持一致的。

他们都将那篇初稿论文,看作是弗里德曼给陈舟的“作业”。

直到《物理评论快报》上,陈舟所完成的最终版论文刊登。

所有人这才意识到,事情可能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

但越是这样,陈舟给高能所的这些研究人员们,所带来的的震撼就越大。

毕竟,这前前后后的事情连在一块,没有一个人会想到,胶球的发现,会是一位华国的年轻数学家,一手造成的。

高能所无奈的同时,郑院长也马上意识到了,陈舟走的是燕大和麻省理工的联合培养计划。

所以,他一回到燕大,立马就找来了周院长。

两人一合计,就准备联名数院的人,一起给学校,给邱校长提建议。

只不过,他们还没动身找数院的人。

数院的孙院长、周院长,就先找到了他们。

想法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说干就干的事了。

于是,就有了燕大今天的这场会议。

不得不说,燕大对此事的重视程度,是十分之高的。

学校的院士校长,两大“疯人院”的正副院长,以及多名国内知名教授,聚在一块,就只为商讨陈舟的事。

但是,整个会议的进程,却并不快。

倒不是因为会议商议的内容,有什么赞同不赞同的。

面对这样一位,可能很快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菲尔兹奖的学生。

在座的人,实在找不到不挽留的理由。

只是,该如何去实施这件事。

或者说,陈舟是否有这样的想法,会不会想要留在国外再待段时间?

这都是不确定的。

而且,不管怎么说,以陈舟的角度来看,他是还没有走完联合培养计划的。

陈舟在麻省理工硕博连读的学业,还是没完成的。

虽然这对陈舟来说,有些无关紧要。

但从他以往的表现来看,他应该是打算继续完成学业,直至博士毕业的。

这个想法,不是别人说的。

是和陈舟最为熟悉的,燕大数院的吴西平教授提出来的。

这一想法一说出来,立马便得到了数院的张中原教授,以及物院的杨院长的赞同。

可以说,在燕大教授里,最了解陈舟的人,都是这样认为的。

“那他什么时候会毕业?”邱校长思忖着说道。

吴西平摇了摇头:“虽然说,以他目前的学术成就来看,随时都可以毕业,但具体什么时候,还真不好说。”

杨院长也说道:“他走的联合培养计划,也是数学系和物理系双学位的,这个时间还真不好确定,得看他自己想以什么课题,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了。”

邱校长微微皱眉,这样说的话,时间还真不好确定。

但最为关键的还是,陈舟有没有回国的打算呢。

虽然先前因为“青年人才的旗帜”一事,陈舟明确的回应过留学问题。

但是,谁也不知道,一个人经历了时间之后,会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

而且,以陈舟目前所取得的,和将要取得的学术成就,麻省理工一定也会尽力挽留的。

“这个时间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还是得看陈舟自己的想法。”孙院长适时说道。

听到孙院长的话,会议室内再次陷入了沉默。

人心是最难猜的,也没有人愿意去猜。

事实上,坐在这里的人,也并不全是希望陈舟回来的。

一位手拿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双奖的学者,回到华国,是会引起极大改变的。

而他们,未必能适应这种改变。

原本属于他们的资源,也很有可能发生变化。

这一点,从陈舟先前完成国外“万人计划”的第一个课题时,就已经显现了出来。

“我觉得,他应该毕业就会回来吧。”

一个声音,打破了这种沉默。

会议室里的所有人,都看向了说话的这人。

吴西平悄悄给身旁的老伙计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千万别乱说,这可不是小事。

但张中原却并没有理会吴西平的眼色,他继续说道:“陈舟这个人,我多少还是了解的,他说过的话,基本上不会变。所以,我相信他毕业之后,就会回来。”

顿了顿,张中原又补充道:“而且,我觉得,不管他回不回来,我们也不能放过这样一个人才吧?我们应该主动一点,而不是把可能性留在他自己回不回来上。”

直到把话说完后,张中原才看了身旁的吴西平一眼。

但这会的吴西平眼中,已经满是无奈。

不过,了解张中原性子的吴西平,却也知道,不说这番话的话,张中原就不是张中原了。

“校长,张教授说得有道理,我们不能放弃主动性,而且在SLAC的下一步消息公布前,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孙院长在看了张中原一眼后,也出口说道。

邱校长微微点头,但却没有立即做出决定。

见此,郑院长出声说道:“现在十有八九可以确定,SLAC的胶球实验,就是陈舟一手导致的。趁着现在还有院校在观望,等待着SLAC的下一步消息,我们确实应该抓住主动性。”

现在,两大“疯人院”的院长,都说出了一致的话。

邱校长也不再犹豫,一一扫过在座的众人,然后将自己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至此,这一次会议的讨论内容,也算是有了一个结果。

对陈舟进行返聘,并立即安排人接洽,也就成为了一件计划中的事。

现在,就是商讨人选的问题了。

在人选上,意见就出奇地统一了。

吴西平和张中原两人,高票当选。

本来是还要加上杨院长的。

但想着,两个数学教授,居然由一个物理教授带队,有点说不过去。

于是就把杨院长给pass掉了。

最终决定,燕大组成一支数学交流小组,前往麻省理工进行学术交流,同时看看联合培养计划的学生。

会议结束,所有事情敲定。

只待陈舟那边,返回麻省理工之后。

燕大的数学交流小组,便可以跟麻省理工方面进行沟通,然后开始学术访问。

吴西平和张中原走出会议室后,就被孙院长喊到了自己办公室。

在孙院长办公室待了有大半个小时,吴西平和张中原才离开。

孙院长倒也没有说其它的,只是嘱咐他们俩,一定要尽全力邀请陈舟回到燕大。

还有就是,燕大这边,可以进行返聘的,不单单是数学系或者物理系的一个教授职衔,而是数学系和物理系的双教授教职。

可以说,面对这样一位可能同时拿下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菲尔兹奖的优秀人才,燕大也是下了本钱的。

作为华国首屈一指的两所大学之一,其顶尖院系的教职,本就令人垂涎。

更不要说,还是两大顶尖院系的双教职了。

但同时,燕大也希望通过这件事,改变一些固有的印象。

就在吴西平和张中原准备之时,SLAC那边公布了下一步的消息。

和上次一样,这次也是两则消息,同时放了出来。

一则消息是关于最终实验论文的,投稿的情况,作者情况,以及电子版的论文。

因为已经完成了投稿工作,并且是在SLAC这样的官网上,所以也不用担心有人能打这篇论文的主意。

一时间,SLAC的官网访问量,暴增了数倍。

而这篇论文的下载量,更是高的吓人。

由此也足以看出,物理学界等待的有多么焦急。

从这则消息里,整个物理学界,整个学术圈,所有关注这件事的人,也都确认了一件事。

那就是,SLAC的胶球实验,的的确确是陈舟所主导的。

因为,SLAC公布的作者信息中,第一作者赫然便是陈舟的名字。

虽然有人从刚刊登没多久的论文,就已经猜到了这一情况。

也有人早就十分笃定地认为,是陈舟的原因,SLAC才发现的胶球。

同样有人认为,陈舟的那篇论文只是一个影子,真正主导这次胶球实验的人,还是弗里德曼。

但现在,所有人都确定了,就是陈舟!

这个年轻的数学家,主导了胶球被发现的实验!

这个年轻的数学家,很有可能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时间,不管是国内的各大研究机构,还是国外的,诸如CERN之类的实验室,都开始频繁的登上媒体的报道。

而报道的原因,只有一个。

就是为陈舟做陪衬。

尤其是CERN。

他们被问到的问题,极为深刻。

“为什么拥有全世界最好对撞机的你们,却没有发现胶球?”

对此,CERN方面只能官方的肯定陈舟的研究,并且表示科研是有不确定性的云云。

陈舟自然也看到了相关的报道。

在SLAC公布消息之后,他的手机就彻底响个不停了。

先前倒还好,只有打听消息的。

现在嘛……

对于CERN的这条新闻,陈舟看到时,只是笑着跟克罗斯说了句:“从CERN的嘴里,抢下胶球,倒也不算太难嘛……”

而克罗斯,只是无语的看了陈舟一眼。

此外,SLAC公布的另一则消息,则是关于物理学家大会的。

他们决定借此机会,举办一次物理学家大会。

一方面为对撞机实验室的关停,来一次完美的闭幕。

另一方面,就是为了胶球了。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