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詹权离开, 他不知道皇上和苟太监之间竟然还有一段和他有关的对话。
皇上略有些得意地说:“如果长松活着,由着长松亲自去挑,应该也挑不出比这更好的女婿了吧?”皇上打算等詹权孝期过后, 就亲自下旨为他和昌华郡主赐婚。
昌华郡主的爹是一个读书人, 名义上曾是皇上的智囊,但在皇上心里却是亦师亦友一般的存在。只可惜他身体一般又遭遇过暗杀, 已经去世多年。长松是他的字。
詹权与昌华郡主年龄相当。皇上已经和女方家里通过气了,却什么都没有和詹权提过。反正詹权在孝期呢,家里不可能给他说亲, 就算暂时不提,也不影响什么。
又因为詹权对这门亲事一无所知,所以如果他这些日子行为有所不妥, 比如对着婢女怜香惜玉了, 那就证明他和昌华郡主有缘无分。也就是说,其实詹权正被“考察”着, 还不是被女方家人考察, 而是被皇上考察着。由此可见, 皇上虽然确实有心要栽培詹权,但在私人感情上,他还是更为偏向昌华郡主, 想要她的亲事尽善尽美。
此间除了皇上和苟太监再无旁人, 因此苟太监说话就有些随意。
苟太监笑道:“要我说,长松不一定会喜欢詹权这小子呢。他自己就是心眼子一堆的,怎么可能会喜欢另一个心眼子一堆的人?真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詹权竟然都敢算计起世家来了。”嘴上是这样说的, 但看表情,其实苟太监对詹权也满意得很。
皇上略一沉吟, 摇着头说:“朕倒是觉得……都是机缘巧合罢了。”
皇上自认看人很准。詹权打小跟在詹水根身边长大,两人虽不是亲父子,但詹权有意无意学了詹水根的为人处世,骨子里更像是一个武将,哪怕要算计人,使的也都是大开大合的招。因此詹权这次说出“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在皇上看来更像是得了万商的启发后,灵光一现的智慧。皇上不觉得詹权能独自想出这种绝招去对付世家。
所以苟太监说詹权一肚子心眼,皇上是不认的。
皇上觉得泰半的功劳都要记在万商身上。
如果只是单纯作为一个男人,那么皇上可能会瞧不起女人,像此时的其他男人一样下意识否决掉女人的功劳。但作为一个真正的政治生物,一旦有了“天下万物为我有用”的豪情,那男人也好、女人也罢,只要能帮皇上做事,皇上都会一视同仁。
皇上道:“可见先贤说得没有错。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皇上不好去评价外命妇,这句话里也没提到万商的名字。但放在这个语境下,显然是在夸万商治家治得好,连带着整个安信侯府都再次被高看一眼。
不过是一个乡野妇人,詹水根去世前还专门向宫里求了嬷嬷,皇上那时也担心万商日后在重要场合失仪,然后被世家一发散,连累了皇后的名声。结果谁能想到这样一位乡野妇人竟然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现在只稍稍打磨,就能够大放异彩了。
但凡这不是詹水根的媳妇,而是詹水根的兄弟,他都把人捞到朝堂上来当牛做马了。现在嘛……只能等出孝之后,由皇后赐下令牌,日后叫皇后与她常来常往吧。
皇上夸万商,苟太监点了点头。可见他不仅满意詹权,也很满意万商。
之前皇上说詹权讨人喜欢,苟太监偏要嫌弃他心眼多;现在皇上说詹权其实没那么多心眼,苟太监却又改口说:“当年,长松先生一再强调,每个县衙里最宝贵的就是户籍田产等资料,一定要收集起来,还要把各地的县志都抄录了带走……现在,詹权又说让那些新科举子们先当地方官去,可见这翁婿二人还是有一些默契的啊!”
明明长松都没见过詹权呢!
皇上对长松十分尊敬。长松说县志重要,皇上就把各地县志都抄录了,全堆在宫里,现在只要一有空就会抽出几本翻翻,看看历年的灾害、人口、税收变化等,再对着舆图找找这个县的位置,顺便看看周围的县,在某一个灾年时又是怎么记录的。
这么长此以往地看下来,皇上心里对各地的气候地产和灾害等情况都十分有数。
有了长松打下的基础,再配合今日的不历州县不拟台省,日后只要地方官的考评一呈上来,如果有人在考评中作假试图糊弄朝廷,皇上比较容易看出其中的问题。
这也算是长松和詹权之间隔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呼应了。
皇上伸出手指点了点苟太监:“好赖话都被你说了。”
苟太监嘿嘿一笑。
“唔,心急确实吃不了热豆腐……明天开始整顿国子监吧。”皇上说。
苟太监立刻明白皇上的意思了。皇上心里是认同官员外放的,但他不想直接提出这一政策,而是先假模假样地整顿国子监,让世家误以为皇上想要推个官学出来和世家的学院打擂台,吸引了世家全部的注意力后,皇上再从别处去推行外放的政策。
最后世家的学院在各方面都赢过了国子监,读书人的第一志向依然是去济民和秋蕴,那时候皇上佯装愤怒,谁又知道其实皇上根本不在意这个,而在谋算其他呢?
皇上是打算在明面上“输”给世家更多的“甜头”,却在暗中分而化之。
皇上对有功且又威胁不到他地位的人是不吝赏赐的。
从这天起,京城里的有心人忽然发现宫里好像隔三差五就往安信侯府赏东西。
其实宫里现在穷啊,那些个金银珠宝之类的,肯定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赏。所以今个儿皇上说:“这个糕点尝着不错,是老詹生前爱吃的,快送一碟去安信侯府。”小太监立马就送去了,万商安排人在先侯爷的牌位前略供一供,然后叫大家分吃了。
明个儿皇上又说:“这季节竟然有桃子了?哦,温泉庄子上产的?”一共只有八个桃,分了四个送去皇后宫里,分了两个送去贵妃宫里,剩下两个全送去安信侯府了。
万商接到桃子时,心情真是复杂极了。
这玩意儿我在现代想买几个是几个,到这里竟然要谢主隆恩了。
这么着的,一时间都知道安信侯府圣眷优渥。于是二月的下旬,那些依附着安信侯府的商户往府里送孝敬银时,万商发现商户很有默契地都比之前又多送了一些。
“多了也正常,在商户们的口中,因为河水已经化冻,运河上船来船往的,京城里现在是一日更比一日热闹。”万商说。京城里越发热闹了,生意自然就越发好了。
一切好似合情合理。但因为先侯爷去世,府里暂时没有特别能撑得起场子来的人,要是商户的生意果真好了,但孝敬银子还是按照以前的例给,侯府似乎也拿他们没有辙。商户们却一起多给了,这意味着在他们眼中,安信侯府的位置还相当稳固。
二月底,该查的账都基本查完了,金宝珠迎来了漫长的假期,开始专心玩女儿们了。因为天气开始逐渐暖和,阳光好的日子,会放孩子们在廊下跑跑跳跳,见女儿们欢呼着玩着布球,把它从这里踢到那里,再从那里踢到这里,好像很快乐的样子。
金宝珠若有所思地说:“是不是该教她们读书认字了?”
玉姨娘道:“可以拿几,在旁边念给她们听。但学写字还是早了点,怎么也要等到孩子们六岁,骨头长得更结实了,再开始练字。”她指的是四五周岁的样子。
金宝珠忽然说:“太夫人正在为表姑娘找老师呢。找来找去都没有合适的。”
玉姨娘有些好奇:“什么老师?”
金宝珠说:“我大致听了几耳朵,是想要找正经的能教表姑娘念书的老师,倒是不拘男女。只朝廷设了恩科,但凡有些学识的男人,都想去科举里头闯一闯。若是为府上的三爷请老师,他们为了攀上侯府,指不定还愿意来教一教,一听是教表姑娘,他们都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呢。”当然没人敢直接说这种话,但其实就是这么个意思。
金宝珠又说:“太夫人更想请一位女老师,道理和技堂请女师傅是一样的。结果现在外头名声好的女老师都学了世家的那一套,什么闺训,什么女则的,太夫人一听脸就黑了……之前有个女老师上门,太夫人还好声好气地对她说,是想请她教表姑娘读读《论语》、《尚书》之类的,结果那女老师摆出一副富贵不能淫的姿态,下巴抬得这么高,用这么个眼神看着太夫人……”
这个女老师说话比男老师更气人。她觉得太夫人一个粗鄙妇人什么都不懂,她能来教府上女眷闺训女则,那是府上的荣幸。金宝珠当时正好在场,简直气坏了。
玉姨娘却没有陪着金宝珠义愤填膺,问:“真教表姑娘《论语》、《尚书》?”
金宝珠道:“是真的!我听得真真的!我知道《论语》,但只是知道书名而已,《论语》根本不知道我。至于《尚书》,我之前都没听过。问太夫人,为何要表姑娘学这些。太夫人说,现在儒家文化当道,学了《论语》就能理解很多无形的规则了。至于《尚书》,太夫人说《尚书》中有很多史实,而学史读史能叫人开悟、明智。”
正好双胞胎中的姐姐跑过来,扑进了亲娘的怀里。
金宝珠抱起女儿,在她的脸上用力亲了一口:“三娘哎,娘的乖乖好宝贝,等你和四娘长大了,我们也学《论语》,也学《尚书》,好不好?!我们一起做聪明人!”
玉姨娘心道,《论语》和《尚书》分明就是科举要考的四书五经里的两本。
她亲爹曾经气急败坏地说,最后悔让她念书,因为这些都是男人该学的,女人若学了,没学成男人的胸怀气魄,倒是把心彻底学野了,然后把女人的贞静都丢了。
但太夫人显然并不这么认为,所以她才会认认真真地为娘家侄女挑拣老师。
玉姨娘慢慢地挺直后背,像是有什么在撑着她的脊梁。她缓缓道:“我能教。”
“什么?”金宝珠抱着女儿一起看过去。
玉姨娘说:“《论语》、《尚书》我都能教,除此之外《大学》、《中庸》等我也能教。我当年……自小跟着家里的男丁一起读书,我读得比他们加起来都要好。”
金宝珠呆呆地看着玉姨娘。
玉姨娘不是戏班子班主的女儿吗?去哪里学的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哎!寻常人就是想学都没有正经路子学吧?
不过现在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
金宝珠敏锐地察觉到玉姨娘身上有什么不一样了,好似她心里关了一头野兽,现在野兽终于要跳出来了。金宝珠相信玉姨娘不会信口开河。她放下女儿,猛然拉住玉姨娘的手,做出高兴的样子:“太好了!都说肥水不流外人田,既然你能教,你去给表姑娘做老师吧!太夫人肯定高兴坏了,我看她已经受够那些不知所谓的人了。”
金宝珠拉着玉姨娘就要往荣喜堂跑。
“等等!等等!”玉姨娘急道,“总不能我红口白牙说自己能教,太夫人就信吧?我先去写几篇策论……”回头见着太夫人,把策论一交,太夫人就相信她的学识了。
金宝珠震惊极了。策论?就……他们读书人科举时写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