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就是一个太监,为什么要自称大监?”
“大监是尊称,五大监分别是掌香监、掌剑监、掌印监、掌册监以及大监,所谓大监,即是大太监。”
“非也非也。”
“哦?愿闻其详。”
“一般的太监下面没有了那玩意儿,就很自卑,所以太监的太字下面有那一点。而做到了大监这个位置,就觉得已经光宗耀祖了,下面那一点没有也没关系了,反而堂堂正正,我就是大监,下面没有那一点!”
“这个解释秒啊,大师兄果然是博学多识。我看师傅不如您。”
战场之上,骑在马上的雷梦杀冲着站在一旁的君玉竖了个大拇指。君玉耸了耸肩,看着远处的那些兵马:“蛮族啊,虎狼之师啊。打了这么久还打不退。”
“蛮族高手不显于世,武榜评定从来都是北离南诀,却没想到蛮族竟也有高手能和大师兄你抗衡。”雷梦杀想起那个身高巨大的女子。
“是啊。澹台金月啊,澹台一家如今的家主,真的不太好惹。”君玉舔了舔嘴巴,“好厉害的女人啊,还是我家二娘好,温柔如水。”
“你之前不是说是三娘吗?”雷梦杀问道。
“既然有三娘,当然就有二娘啊,笨。三娘就不行了,老把我从楼上丢下来。”君玉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语气,“不过我与那女人打了三场了,底牌也都透露得差不多了,第四场她必败无疑。”
“我觉得下一轮和蛮族交锋,我也能赢。”雷梦杀笑道,“蛮族的军队虽然凶猛,却无章法,还是读书少,军法兵阵一窍不通,就是能打。不像我,我可是学堂出身,李先生座下二弟子。”
“北面有我们,真是北离之福啊。”君玉伸了个懒腰,“只不过北离境内,却只能他们自求多福了。”
“北离之内,不是有小师弟么。”雷梦杀仰起头,“我相信他。”
君玉轻叹一声:“那个叶鼎之,当年我不应该手软,抱着同归于尽的打算也应该杀了他的。”
曲南城。
百里东君睁开了眼睛,他翻身坐了起来,环顾了一下四周,已是一片狼藉,他立刻从床上蹿了起来,跑到门外。玥瑶正坐在大堂之中喝着粥,吃着油条,边上坐着客栈的掌柜,正在噼里啪啦地打算盘。
“姑娘,总共纹银十九两。”掌柜的声音有些颤抖。
“等我喝完这碗粥,就给你。”玥瑶指了指上方的百里东君,“早点给他也来一份。”
“好嘞。”掌柜立刻退了下去。
百里东君从楼上一跃而下,站在了玥瑶的身边:“昨晚发生了什么?”
“魄官飞盏突然出现,他是当年把易文君带进天启城的人,叶鼎之恨他入骨,当然是要杀了他。在他们决斗的时候,五大监赶来了。飞盏先逃了,叶鼎之追了去,那五个太监也跟了上去。”玥瑶喝了一口粥,“我不是他们的对手。”
百里东君轻叹一声,也坐了下来:“你在蜡烛中做了手脚。”他的话语虽然隐隐有责怪之意,可是语气却依然很平和。
“是,你真的需要休息了。而且若是叶鼎之执意要走,你也拦不住。我昨夜想劝劝他。”玥瑶摇了摇头,“可惜他似乎早就做好了决定。”
“已经没有人能劝他了。所以我才想把他带到那个地方去,姑苏城外,寒山寺下,那里有间草庐,草庐里会有一个人在等他。”百里东君低声道。
“你想让易文君来劝他?”玥瑶问道。
“是的,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能够让叶鼎之改变决定的话,那么只能是易文君了,洛青阳会带着她从另一条路南下,我们约定在那座草庐碰面,我相信洛青阳,也相信易文君。”百里东君坐了下来,开始喝粥,“叶鼎之也知道了易文君会去那里,所以虽然他如今和我们分开了,但我们的终点还是一样的。”
“那就喝粥。”玥瑶加了一根油条放在了百里东君的碗中。
姑苏城外,寒山寺下。
个子已经蹿高了不少的小沙弥擦了擦头上的汗,放下了手中砍柴的小斧头:“师父,叶大哥真的会回来吗?”
“会的,这里是他的家,他当然会回来。”老和尚笑着看了看远方。
“但是我听说叶大哥成了魔教的教主,正在和北离打仗,这里是北离的地盘,叶大哥住在这里不会被官府抓走吗?”小沙弥问道。
“无禅,若是官府来抓你的叶大哥,你会如何?”老和尚问道。
小沙弥像模像样地挥出一掌,掌风刚劲,竟将面前的柴火打得飞了出去:“我的金刚伏魔神通现在也不赖了。”
“傻孩子。”老和尚摇了摇头。
“对了,叶大哥若是回来了,那么易姐姐呢?还有那个小娃娃。”无禅问道。
“你自己才多大,叫人家小娃娃。”老和尚笑了笑,又接着说道,“当然他们都会回来,这是他们的家,而他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总有团聚的时候。”
“那这次你就把那个小娃娃收做徒弟吧。师父你可是禅道大宗,麾下总不能只有我一个徒弟吧?”无禅笑道。
“是你想做别人的师兄了吧。”老和尚挠了挠他的头。
“师父啊,我总觉得这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啊。”无禅忽然叹了口气。
“怎么不简单了?”老和尚笑道。
“叶大哥当了魔教教主,我听说……魔教杀了很多人,我听寺里的那些人说,很多门派都被灭门了。他们的死,是叶大哥下的命令吗?如果这样的话,我就不认他做大哥了。”无禅显得有些沮丧,“如果官府派人来抓他的话……”
“你觉得叶大哥是这样的人吗?”老和尚问道。
无禅摇了摇头:“不是。”
“那便不要想那么多。缘起必有因,有因则有果,寻找事情的根源,然后解决它,那么万事皆可了。”老和尚缓缓说道。
“那么,什么是此事的因?”无禅问道。
“这间草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