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73章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诸事皆芜 3011 2024-03-30 11:03:04

连绵的秋雨下了半月有余, 况叶把下个月的订单制作完成后两三天才停歇。

地里的红薯这个时候收获不太合适,被雨水浸润的土壤,会让劳作很是麻烦。

等到十月下旬,连续出了几天的太阳, 队里才组织所有人收红薯。

忙着地里的农活, 时间转眼就到了十一月。

收完红薯, 大家继续忙着播种小麦、油菜等作物, 直到时间来到十二月, 地里的农活才变得清闲些。

这个时候,公社再次开办了赤脚医生培训班, 参训人员就是上一批学员。

而况叶,早在七月份的时候,就确定了继续教授制药相关知识的课程。

培训班开班的前夕,况叶给卫生院那边送货,也顺便和卫生院的众人聚一聚, 商量开班后的课程安排。

“这次的培训时间是三个月,但考虑到各个生产大队的医疗站不能缺人,每天学员们上课的时间只在下午。”

中午卫生院的众人终于能休息时,徐医生带着他们和况叶聊起这次培训班的细节。

“半天?那三个月也就相当之前的一个半月,学员们能学的东西不多啊。”计算了一下, 这比起第一次培训少了不止一点半点啊。

况叶提前做了教案,这次怕是用不完。

“能空出三个月的时间,已经是多方周旋的结果了, 而且学员们已经有了基础,这次培训比之前要容易些。”

徐医生知道这个时间对于医学培训来说的确太短, 但现实情况不允许很多的时间。

自从七月开始,学员们结束第一期的培训, 各自回到了所在的生产大队。他们成为赤脚医生,给各个生产大队也带来不少的改变。

相关的卫生防疫知识,在这约半年的时间,也配合着公社的卫生活动,逐步的展开。

除了卫生防疫,更多的是解决一些队员看病难的问题。

在没有赤脚医生之前,丰水公社除了场镇上的卫生院,就只有三个生产大队有医疗站,而剩下的二十一个生产大队都没有医务人员。

队员们想要看病,有医疗站或者离卫生院比较近的生产大队还好说,离得远的生产大队就有些困难了。

而且,整个丰水公社的人口有近四万,卫生院和三个医疗站,根本就不能满足这么多人的医疗需求。

赤脚医生的出现,不仅增加了医务人员,所采摘的药材等填补了不少医药缺口,让队员们看病变得容易不少。

这样的改变,每个生产大队都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也逐渐离不开赤脚医生。

但只经历过半年培训的赤脚医生们,医学知识有限,学习进修必不可少。

靠着平时卫生院的管理和考核,远远不足以让他们更进一步,集中培训必须得安排上。

再考虑到赤脚医生半农半医的属性,公社开办的培训班只能选在冬季农闲的时候。各个生产大队在这期间医疗工作也不可能再次陷入空白,所以培训班的课就只上半天。

“那课程安排怎么弄?”既然事情定下来也没有更改的余地,况叶就把注意力转到相关的课程安排上。

“这三个月的时间,总共有五门课程,中医诊疗、西医诊疗、制药学、卫生防疫、以及思想教育。前三门每天都有课,后面两门隔天上一次。”

徐医生解答道。考虑到时间比较短,再加上大部分教职人员还有其他工作,课程的安排就比较紧凑。

下午四堂课,基本上没有空闲下来的时间。

“小况,制药学这门课你上,中医诊疗我或者我家小子来上,西医诊疗熊医生担任,剩下的卫生防疫和思想教育,是蒋卫生员他们和丁宣传员。你们看一下课程表,有什么建议现在就说。”

紧接着徐医生就拿出几张课表,依次分发给在场的各位。

“我先看看。”接过课表,况叶就看了仔细的看了起来。

首先看了一眼下午第一节课的时间,是下午一点半开始;最后一节课结束,时间是四点五十五。

这次培训的三个月正值冬季,白昼时间比较短,天黑的比较早。最后一节课结束,一部分离场镇远学员们回家的后半段路程可能要摸黑了。

至于关于课程的安排,况叶上的制药课程,差不多都是在第二节,偶有第一节和第三节,至于第四节直接没有。

这样的安排,显然也是考虑到从九大队来场镇的距离,他倒是没有什么意见。

课程表上的其它课程安排,也显示都有这方面的考虑。就比如第四节课,大都是有熊医生负责西医诊疗,而他是离场镇最近的一人。

“我没什么意见,这样安排就行。”况叶把课程表交还给徐医生。

“那就行,熊医生你们呢?”徐医生望向其他还在看课表的人。

“我没意见。”

“我也是。”

......

熊医生和蒋卫生员他们对此也没意见,课程安排就这么定了下来。

至于教授思想教育课的丁宣传员,他的课程安排,徐医生早在之前就询问过其意见。

和卫生院众人商量了一番后不久,培训班正式开课,况叶也开始了每天去公社上课的生活。

因为课程大都在下午第二节,上课时间在两点二十五,他一般都会吃完午饭才骑着车去场镇。

他教授的课程,早在接下这门课的时候,就在准备相关的教案了,上课倒是不太费精力。

不过每天在公社待的时间也不仅仅只有一节课的时间,除了上课,还有其他事要做。就比如给学员们准备考试的试卷,以及一些学习资料,这些都要用到油印机,校工那边负责徐医生他们需要的资料已经忙不过来,况叶会这个就基本上是自己弄。

除了这些试卷好和资料,学员们还有很多问题想找他解惑,其中主要就是上次培训教授的内容。经过半年的实践,他们遇到不少疑惑,平时很难抽身来找况叶,现在正好趁着培训多问问。

为此,况叶统计了学员们问较多的问题,又再准备了一些解答的资料,就更费时间了。

......

在寒冬腊月骑自行车可不是一件好受事,尽管况叶已经算的上修士,但练气一层的修为,还不足以让人寒暑不侵。

为此,他给直接装备了几样御寒的物品,手套、围巾、雷锋帽让骑行没那么难受。

而就在他顶着寒风去上课的时候,一则消息在知青间流传开来。

元旦过后没几天,队里组织队员们分口粮,况叶早早的就到二小队的仓库前排队。

住在仓库对面山脚下的周光旭四人也来得很早,正好排在况叶的前面。

“况叶哥,早。有件事不知道你听说了没有?”前面的许诚转过身来,有些神秘兮兮的说道。

“啥事?”没头没尾的,况叶也猜不到,直接问许诚。

“我听说从今年开始,下乡满两年的知青可以通过推荐参加招工。”许诚有些兴奋的说道。

这消息是前不久,来九大队串门的其它知青告知的,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就恨不得跳起来。

当然除了许诚,另外的三人也知道了这个消息。

下乡快两年,无论是许诚还是周光旭、朱静、以及姜雨,都觉的这日子很辛苦。

尽管他们已经是周围一批知青中过的不错的,九大队的队员们也好相处,但每个人都想回城里。

周光旭因为还要照顾外公、外婆,虽然有这方面的想法,但也只是想想。

在得到这个消息后,虽然有些激动,但却很快的冷静了下来。

而许诚三人不一样,他们在九大队没有牵挂,有这样的机会摆在面前,如何不激动。

“这事我知道,你们也别抱太多希望。”看着激动的许诚,以及脸上隐藏不住期盼的朱静和姜雨,况叶在心中叹了口气,稍稍的劝说了一下。

这个消息,他其实在上个月就知道了。

从今年开始,在上山下乡满两年的知青中推荐招收工人,这个政策在上个月就有相关的报道了。

这个政策,带来的影响,况叶在知道的第一时间就能推测到。

但他却不怎么看好这件事,通过推荐招收工人,这件事本身就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

推荐,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有太多的操作空间。而想回城的知青那么多,为了这个推荐的名额又会产生多少事端。

想到这,他就想起在原本的时代,流传下来的知青回城的故事。

政策伊始,名额必然不多,而能够分到各个公社的也必然很少,甚至一两年才可能一个。

毕竟城里的工作岗位本来就少,一旦出现最先有机会的事城市居民,留给下乡的知青只能是少数。

而之所以从今年开始在知青中招收工人,况叶根据看到的报道,大致理出来一条线索。

十年动荡时期,很多生产生活找到破坏,国家的一些生产计划被迫停滞。

他现在所在的省也也一样,原本计划的三线在前几年因为一些政治斗争被迫停滞。

不过在六九年的最后一个月,省革委的核心小组重组,造反派的两名领头被排除在核心领导层之外。

随后省内的时局就稳定了不少。

就在这个时候,关于三线建设的计划,去年四月开办的一场会议,让其重新的启动。

随着计划的启动,相关的工作岗位也需要人。

有了新增的岗位,还有一件事,促使在知青中招工的政策发布。

知青下乡从五几年的时候就有了,简修文他们那一批,以及况叶和陈繁仪他们这一批,再到周光旭他们以及去年的知青。

如今下乡的知青已经是一个不小的群体,相关的问题也出现了不少。

去年六月开始,省上还组织了访问小组,开展了对全省知青的访问工作。

其他省也进行这相关的工作。

访问结束后,相关的会议是展开一轮又一轮,为的就是解决知青这个群体存在的一些问题。

开始招工就是缓和这些问题的一个办法。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