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岭市北边是一片工业区,分布着从建国之初到目前为止建设起来的20几家工厂。在这其中,又尤以靠近琴山湖的南江柴油机厂规模最大,有两千多工人,加上家属在内,六七千口人,就居住在琴山路两侧的几片工人新村里。
时值改革之初,国有企业仍然是社会上地位和收入最高的单位,在国企当工人是最让人羡慕的职业之一。不过,同一家企业内部,各家各户的情况又不尽相同,冯啸辰带着冯凌宇前来拜访的这家,就是柴油机厂家属院里少有的困难户之一。
“姐,我来了。”
敲开房门,面对着前来开门的一位姑娘,冯啸辰亲亲热热地称呼了一声。
这姑娘有二十七八岁光景,身材苗条,面容清秀,脑后扎着一根粗粗的长辫,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待你长发及腰”这样的诗句。她穿着一件柴油机厂的蓝布工作服,颜色已经有些泛白,但浆洗得干干净净,隐约还能闻到一股阳光的清香。刚打开房门的时候,她脸上还带着几分阴霾,但当看到站在门口的冯啸辰时,那阴霾便立即化作了和煦的春风。她一边忙着请二人进屋,一边连声地问道:
“啸辰,你怎么来了,今天不用上班吗?这是你弟弟吧,我想想,是不是叫冯凌宇?我在你的照片上看过他,不过那时候他可还小呢……”
“凌宇,这是陈姐,我在知青点的时候,陈姐对我比亲姐姐还好。”
冯啸辰带着冯凌宇进了门,在客厅的竹椅上坐下之后,郑重其事地向弟弟做着介绍。
冯啸辰初中毕业的时候,还不到14岁,按照政策规定,直接被安排到了南江省下面一个叫做清东县的地方当知青。他爷爷冯维仁那时候还是反动学术权威,是被监视劳动的,他父亲冯立在乡下教书,属于没什么地位的臭老九,加上他自己年纪太小,打架都打不过别人,因此在知青点属于被人欺负的角色。
他面前这位姑娘,名叫陈抒涵,年龄比冯啸辰大了八九岁,当时在知青点也算是个老资格了。因为整个知青点来自于省城新岭的只有她和冯啸辰二人,因此她把新来的冯啸辰当成了自己的弟弟,处处呵护着他。有人欺负冯啸辰的时候,陈抒涵会像护雏的母狮一样向对方发飚。知青生活困苦,陈抒涵经常会把从家里带来的好吃的东西留给冯啸辰吃。冯啸辰刚到农村的时候,啥农活都不会干,陈抒涵就一样一样地教他,还经常帮他完成那些完成不了的任务。
运动结束之后,知青点撤销,百万知青大返城,陈抒涵和冯啸辰一道回到了新岭。不过,回来之后的二人,境遇却大不相同。
由于冯维仁被落实政策,冯家一下子翻了身,冯立被调回新岭工作,进了还有些名气的二中。冯啸辰也借着爷爷的光,进了冶金厅,虽然只是一个临时工,但也算是有了一个饭碗。
陈抒涵就不一样了。她父亲在前年因病去世,大弟弟顶替进了厂子,是正式编制。厂里为职工子弟安排的临时工岗位也已经被小弟弟占了,她回来得晚,已经没有名额给她用,她只能和其他许多返城知青一样,在家里无限期地待业。
两个弟弟先后结了婚,为凑社会上流行的“四十八腿”的家具,家里原有一些积蓄都用尽了,还欠了厂里互助会的不少钱。两个新家庭都有大量的基础建设要搞,“三转一按”之类的家电还没配齐,所以两个弟弟都是不可能向家里上交工资的。至于还债和供养姐姐的事情,就只能落到陈抒涵的母亲一个人肩上了。
一个弟弟在厂里要到了宿舍,带着弟媳搬出去住了。另一个弟弟和弟媳占了陈抒涵原来在家里的房间,陈抒涵只能和母亲骆秀兰住一个房间。住在家里的那个小弟媳已经怀孕了,正琢磨着孩子生出来之后交给老人带,对于大姑子住在家里占着空间颇为不满,话里话外都带着刺,动不动就说大姑子岁数也不小了,已经熬成了老姑娘,实在不行,找个离了婚或者死了老婆的男人赶紧嫁出去,也省得碍眼……啊不,也省得婆婆心里搁一块心事不是?
冯啸辰在知青点的时候就已经听人说过,陈抒涵曾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那之后,她似乎是伤了心,对许多追求者都无动于衷,因此才拖到这个年龄还孤身一人。对于陈抒涵回城之后的情况,冯啸辰也非常清楚。他虽不算一个上进青年,但却是良心未泯,对于这位曾经如亲姐姐甚至可以说是如亲娘一样照顾过自己的大姐,他一直都是心怀感念的。
如今这个冯啸辰,继承了前一个冯啸辰的身体,也继承了他的一些感情。见到陈抒涵的时候,冯啸辰还是忍不住涌起了一阵温情。过去的他能力有限,自保尚且不足,哪还能给陈抒涵什么帮助。现在他已经脱胎换骨,成了一个新人,临去京城之前,他决定帮自己的前身了却一桩心愿。
“啸辰,你怎么来了?你不是在冶金厅上班吗。对了,要不……嗯,我去给你们倒点水喝吧……”
陈抒涵本能地想说请冯家兄弟俩在家里吃饭,话到嘴边,又硬生生地咽回去了。现在的她没有任何收入,自己都属于在家里吃白食的,哪有资格请客人吃饭。如果家里只是她和母亲二人,她倒也勉强能做主,但那个锱铢必较的小弟媳可不会容忍她这种慷慨的行为,如果看到冯家兄弟在家吃饭,没准会夹枪带棒地把他们赶出门去。
冯啸辰有着两世为人的阅历,哪里听不出陈抒涵没说出来的那句话是什么,又哪里看不出陈抒涵眼睛里一掠而过的那一抹惆怅。他摆摆手,说道:“姐,你别忙,我今天带小宇来,是有正事要跟你谈的,这么说吧,我想请你帮我一个忙。”
“帮忙?我能帮你们什么忙?”陈抒涵诧异地问道,随即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来,等着冯啸辰说话。
“我弄到了一个个体户执照,想让小宇开一家小饭馆,姐你能来帮忙吗?”冯啸辰直截了当地说道。
要干个体户,可不是随便弄个门脸就能干起来的,还需要申请一个叫“个体户执照”的东西。国家虽然表示要支持个体户的发展,但在执照的发放方面,还是有所保留的,担心遍地开花会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罗翔飞邀请冯啸辰去京城工作,问他有没有什么后顾之忧需要帮忙解决,冯啸辰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请罗翔飞帮他弄到一张个体户执照,以便弟弟冯凌宇能够合法开业。
一张执照对于没有门路的人来说,当然是很困难的事情,但对于罗翔飞来说,不过就是一句话而已。冯啸辰用大道理加小道理说服了家人,然后带着冯立和冯凌宇拿着罗翔飞从省经委那里弄来的批条,到无所不能的“有关单位”领到了个体户执照,开店的事情就算是正式启动了。
按照冯啸辰的规划,冯凌宇将首先从餐饮业起步,开一家小饭馆作为起家之本,至于日后如何发展,冯啸辰没有跟父母说,倒是向弟弟透露了一二,说得冯凌宇热血贲张,恨不得马上就开始着手实施。
在当年,个体饭馆的数量还很少,国营餐馆则有“门难进、脸难看、饭难吃”的恶名,让人敬而无之。开一家个体饭馆,只要服务态度不错,味道还过得去,基本上就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冯立和何雪珍都有一些生活常识,知道开饭馆是不错的买卖。然而,让冯凌宇放弃到冶金厅顶替的机会,专职当个体户,这个大胆的建议并没有得到冯立夫妇的批准。两口子经过复杂而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接受了一个折衷方案,那就是冯凌宇依然去冶金厅当临时工,以何雪珍的名义来开这个店,冯凌宇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管理,积累经验。如果未来政策稳定,且饭馆真的能够赚钱,再考虑冯凌宇离职的事情。至于饭馆的日常经营,则需要另外请人来打理。
这个方案与冯啸辰最初的设想不一样,但偏差倒是不远。其实冯啸辰一开始就打算引进一个合伙人,因为他知道弟弟冯凌宇既不会炒菜做饭,更没有经营经验,而且这么小的年龄,也处理不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他的想法,是由冯凌宇当董事长兼财务总监,再雇一个人来当职业经理人,他心目中的这个人就是陈抒涵。
在知青点的时候,冯啸辰就知道陈抒涵精通厨艺,同时又有当知青历练出来的人生阅历,足以做好这样一件事。更为难得的是,陈抒涵心地善良,人品端正,绝对是打着灯笼难找的“中国合伙人”。
冯立夫妇对于陈抒涵这个名字并不陌生,知道她曾经照顾过冯啸辰,算是冯啸辰的恩人。从冯啸辰过去讲述的情况,冯立夫妇对这个姑娘的印象也很不错。冯啸辰接受了父母关于让冯凌宇顶替在冶金厅当临时工,同时兼顾小饭馆的方案,提出请陈抒涵来负责饭馆的日常,这才有了冯家兄弟的这次拜访。
听到冯啸辰的话,陈抒涵一时有些吃惊,又有几分激动。其实,对单位安排工作已经绝望的她,还真曾经动过去开饭馆自食其力的念头。但她既没有能力弄到执照,更没有渠道筹措启动资金,于是这个念头就只能胎死腹中了。乍一听自己亲如手足的小兄弟居然要开饭馆,而且还要请她去帮忙,她觉得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