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华夏工业现状与发展预期,姚远认为,到2008年,也就是在十年之内,华夏船企能够为人民海军建造完成3条航母、3条万吨大驱、18条8000吨防空驱逐舰、32条5000吨护卫舰以及配套的后勤保障辅助舰艇。
这意味着,人民海军在理论上可以编成三个简单的航母作战编队,一条航母、一条大驱、三条防空驱逐舰和4条护卫舰,简称“1134”编队。
姚远讲出了建造目标之后,就必须要说明,华夏造船业是怎样做到这些的,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
这一方面,肖家炳作为代表已经在前面几天的大会上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总的来看依然存在差距,但是在做远期规划的时候以当前的基础为基础是不准确的,要考虑到这十年间造船业以及相关配套行业的发展。
今天以及后面两天甚至三天,要解决的是几个重点问题。
比如姚远马上提了出来,他说,“瓦良格号应该作为试验、训练航母,主要用于试验新技术和培养航母人员,那么现在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三条国产航母应该造多大的?”
钟卫国说,“学术界有争论,有认为造5万吨左右的中型航母,这符合我国国情,技术难度相对低一些,又有瓦良格号作为参考对象,实施起来较为容易。”
顿了顿,他说,“但有的人认为应该一步到位研制8万-10万吨级的超级航母,这一派的观点是,我们是大国,中型航母是无法满足未来需求的,未来必须要装备8万吨以上的超级航母,如果建造中型航母只会浪费资源,但是大型航母绝非简单的放大那么简单……”
姚远缓缓点了点头,环顾了一圈,询问道,“几位领导是什么看法?”
参加小会议的都是部队负责装备技术的实务领导,他们不是决策者,但是他们为决策者服务,可以视为首长们的技术型智囊。
海军装备发展研究小组副组长刘绍清扶了扶眼镜,面带苦笑,说,“姚院长,你提出的规划目标很吸引人,十年后达到这些目标的话,咱们人民海军的实力就稳居亚太地区第一了,能和美国佬正面扛一下子。”
他们的心情是很澎拜的,因为看到了远超想象的希望。海军装备发展研究小组别看名字很唬人,但却是一个临时性的规模很小的小机构,连机构编制都没有,只有几个人,但是他们个个都是精英,是直接为首长决策服务的。
刘绍清不是军人出身,他一直是搞理论研究的,属于实务型理论研究学者,后来被招入了这个小组担任副组长。
“但是……”刘绍清苦笑着摇头,“是先建造中型航母,等技术成熟之后再建造大型航母,还是一步到位直接上大型航母,我们内部的意见也不统一。”
他说的内部就是海军装备发展研究小组了。
其他几位小组成员略显尴尬地笑着,但是态度是很坚决的,显然是持不同意见的两派。
不过,此时军方内部已经没有航母派、潜艇派之分了,有的只有强军派。
到底是建中型航母还是大型航母,这个争论会一直持续到十几二十年之后,尽管最终没有确定哪一方胜出,但是照着瓦良格号的样子建造出来的第一条国产航母出来之后,大家就知道最终选择的是稳健这一条路——先建造中型航母。
在此之后,才建造了8万吨的航母,即第三条航母,同时也是第二条国产航母。
针对当前的情况,姚远认为完全可以跨过仿制瓦良格号这一步,因为他知道柳明伟会提前搞出先进舰艇电力系统,这套系统是电磁弹射器的基础,没有这玩意儿电磁弹射器就无从谈起。
最关键的是,他手里有王牌。
想了想,姚远问,“你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刘绍清说,“技术,中型航母和大型航母的区别不仅仅是排水量大小那么简单,这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庞大工程。我们虽然没有接触过大型航母,但是经过研究瓦良格号,我们发现了这些区别。”
“好。”姚远决定拿出王牌了,又问,“如果有大型航母以上一些技术,直接建造大型航母还存在多大困难?”
刘绍清一愣,猛地一震,道,“姚院长,你说的是什么技术?”
姚远想了想,说,“满载排水量差不多十万吨,大部分技术图纸,以及大部分建造工艺技术,我只能说基本全了,但是一定存在技术过时问题。”
刘绍清等人还在迅速消化姚远的话。
钟卫国也纳闷,因为姚远从来没有说过这些,他突然想起了当年在黑海造船厂购买瓦良格号的事,眼前猛地闪过一个更加庞大的、只建造了一半的巨大舰体。
“你说的是乌里扬诺夫斯克号?”钟卫国突然问。
在全部目光的注视下,姚远肯定地缓缓点头,“是的,能够找到的技术图纸和相关的技术、生产工艺,都被我秘密封存在春风科学院里了。”
“好!”钟卫国重重地一拍桌子,激动地说,“好好好!没想到你小子还留了一手!”
夏红华回过神来,看向刘绍清,问,“有了这些,直接上马大型航母没问题了吧?”
刘绍清激动得满脸通红,先是点头,觉得不合适,又连忙摇头,说,“没问题没问题!肯定没问题了!即便存在技术过时问题,也不是很难克服的问题,满载排水量10万吨,没有问题!”
姚远笑道,“方向造船厂的大部分外籍技术人员、技术工人都参与过瓦良格号和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建造,建造这块,我认为也不存在多大问题。”
顿了顿,他看向钟卫国和夏红华,“二位领导,直接上马十万吨级航母,十年之内建造三条,立项应该没问题了吧?”
“问题不大了。”夏红华笑着说。
钟卫国是很激动的,拍着桌子说,“有问题也要坚决克服,这是史无前例的绝好机会!”
国家外汇储备局跟着姚远赚了不少钱,拿一部分出来给海军建造航母是没问题的。甚至夏红华现在才意识到,姚远之所以积极地带着卓副局长到处跑到处赚钱,恐怕当时就已经想到这一步了。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啊,这份谋划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姚远开玩笑说,“海军建造新舰就是这样,借钱也要上,落后一步,步步落后,再想追上,就要耗费十倍以上的时间。”
这便是百年海军,远比陆军、空军的装备发展要艰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