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923章 洪峰来了

春风1991 遥远 3646 2024-04-09 16:54:20

雨停了,没有雨过天晴,天色依然是灰蒙蒙的,明显在酝酿着下一次更大的降雨。

四台打桩机,两台为一组分别从两端开始往中间进行打桩。

春风科学院建筑工程研究所的专家当场对土堤的情况进行最详细的勘察分析,因为时间很紧张,所以来的人比较多,一起上。

有人感到奇怪,既然姚远已经有了这样的加固方法,为什么要等到现在才实施,为什么不提前对土堤进行加固。

不是姚远不想,而是很难做到。

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很难得到当地相关部门的批准,再者,土堤本身就有质量问题,这里面涉及多少人什么人天知道,你一个做生意的突然说要出钱维修土堤,你什么意思?

简而言之,这属于政府工程,是民生工程,你说土堤修得不好,那是在否认政府的工作,哪个政府会让你动手加固?

姚远是在基层政府工作过一年时间的,很了解这里面的弯弯道道。因此,走正常程序几乎是没有办法动手加固土堤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等土堤告急,等紧急情况之前,等进入战时状态,那么很多事情就可以不按照平时的流程走了。

所以他把工程队提前准备好,搞掂现场指挥之后立马进场进行施工。此时江水刚刚漫过土堤,被临时用沙袋堆砌起来的防护墙挡住,尚能坚持一些时间。

开干之后,姚远其他事情就没有精力去管了,整个长江流域,最危险的地方就是这里,就是他所在的九江土堤。这段土堤一旦决口,九江城区二十多万人的安危就会受到极大的威胁。

姚远统一指挥着打桩机作业,具体的做法就是采取不规则的排列方式来进行,目的是把江水施加给土堤分散开。

挖掘机则在打桩机完成一个模块作业之后,立即开进挖掘桩之间的泥土,紧接着还是挖掘机,利用自己的挖掘臂充当吊臂,把预制好的钢筋结构放入挖掘出来的坑里。

在土堤下面,搅拌机现场进行混凝土的搅拌作业,石子、河沙、速凝水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搅拌,然后通过加压输送管道直接把成料输送到土堤上,直接灌入已经放置了钢筋结构的坑里,填充满之后再用预制板盖上。

这些工程设备和作业方式,都是为了应对这次洪水研发出来的,按照春风科学院的传统,早早的就申请了专利,此时连姚远都没有意识到,为应对特大洪水研制出来的一批工程设备,已经基本具备了二十年的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雏形。

比如加装了加压输送管的搅拌机,把这些整合起来放到一台卡车上,那就是水泥泵车!

机械化作业效率非常高,一个小时不到就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工程量。此时,曾强找过来,对姚远说,“姚顾问,没三五天的时间,水泥根本不稳固,这么做纯粹浪费钱啊!对了,这些机械这些车还有这些材料,从哪里来的?”

此时他稍稍冷静了一下,所以想到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么多设备和材料,那得多少钱,现在可以什么都不管,但是灾后,人家是肯定要上门要钱的。

姚远说,“我们基金会有专项资金,不需要当地政府操心。另外,我们用的是速凝水泥,三十分钟就能达到要求的凝固度,这也不用担心。”

曾强松了口气,“那就好那就好。”

姚远说,“曾指挥,眼下有个比较急的事,你们当地政府要尽快行动起来才行。”

“你说,什么事?”曾强连忙说。

姚远清清晰晰地吐出几个字,“疏散城区的居民。”

“嗯?什么?”曾强怀疑自己听错了。

姚远再一次说,“疏散整个城南的人,全部疏散到高地去。”

九江城区的主要区域就是城南,城北没有多少人口。这是因为城北都是丘陵山地什么的,而城南则是一片平坦的低洼地,恰恰这是城南面对洪水的时候,其最大的弱点。

曾强愣怔住了。

疏散全城的人,这是一句话就能决定的事吗,这是他能决定的事吗?关键在于,不至于这么严重吧!

九江城区常住人口二十多万,要让这么多人从家里走出来疏散到其他地方去,那是天大的事!

确切地说,包括曾强在内,当地政府还没有意识到这场洪水会大到超乎他们的想象。

姚远沉声说,“宜昌一带已经告急,沿江的水库的水位全部超出了警戒值,逼近了历史最高值。气象台预报未来一周会有持续强降雨,上游挡不住的。”

“鄱阳湖水系已经全面告急,九江是这个水系汇入长江的出口,受到两面夹击。再一个,曾指挥,我不怕告诉你,在此之前我对九江大堤进行了暗中检验,发现有大量的问题,比如脚下这段土堤,如果不进行加固根本扛不住第一波洪峰,即便是加固了,也不敢说百分之百能扛住。”

他指了指土堤后面的密集居民区,道,“如果这里决堤了,住在这里的几万人就危险了。”

曾强沉默了很久,“姚顾问,有这么严重吗?”

“有。”姚远毫不犹豫地说,神情非常严肃。

曾强不犹豫了,道,“我马上汇报!”

当然要汇报,疏散十几二十万人,必须要政府牵头动员组织,还要动用军分区、武装部和请求驻九江部队支援,要动员所有的基层组织和所有的政府工作人员,动员所有的党员……

说白了,等于是宣布九江城区进入战时状态了。

这不是某一个领导能决定的,而需要一级政府集体做出决策!

打桩机“当当当”的声音,搅拌机轰隆隆的声意,搬运沙袋的人们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后来铲车干脆上阵运送沙袋,大家只需要从堤边搬过去堆砌起来,免去了爬上土堤这段路,轻松了不少,效率也高了不少。

不多时,当地政府几位领导到了,踩着已经软化了的土质台阶走上土堤,曾强迎上去说话。

曾强回头看了眼,发现姚远还站在那里聚精会神地指挥着打桩作业,他只能向市领导汇报情况,然后指了指姚远这边,介绍了姚远的身份,说明了现场的情况。

副市长立马走过来,和姚远握手,说,“姚顾问,情况已经严重的到了需要疏散全城人的地步了吗?我知道你是专家,但是涉及二十万人口,这不是小事。”

一旦疏散,意味着政府要保障这些人的吃喝拉撒,政府有没有做好这个准备,有没有相关的预案?

无疑是有的。

作为历史上经常遭受洪水威胁的城市,九江当然是有相关的预案的,但是物资这块却是严重不足的。

姚远心里有数,他沉声说,“情况很严重,现在开始疏散主动权就在我们手里,等洪峰到了再疏散是来不及的,就只能被逼着紧急应对。你们政府可以放心,物资不用担心,我们这边已经准备好了,确保全城人坚持个三五天不成问题。再一个,疏散是为了以防万一,工作的重心依然是大堤,脚下的这段土堤是重中之重。”

副市长相信姚远的话,因为增强介绍说姚远是国家国防建设基金会的顾问,副市长下意识地认为姚远代表的是部委这一级,他的话当然要相信。

国家派的工作组都到现场了,还有什么可怀疑的,这是副市长的第一反应。

副市长想了想,说,“得向市长汇报,这不是小事。”

姚远道,“请抓紧时间,情况已经很紧急了。”

他不由的扭头看了眼江水,越来越浑浊了,这意味着从上游下来的水量在增大。

副市长走了,找市长汇报去了。

其实他并不知道,大哥大打不通是因为通信基站被冲垮了,原本就信息闭塞,现在更严重。下了土堤找到了一家有电话的个体户商店给市长办公室打电话,结果被告知市长还在和外地客商座谈,只能等着。

姚远看到副市长去了半个小时都没有回来,果断地对林小虎说,“让咱们的人准备好,卡车、冲锋舟开进指定的位置,疏散命令下达后马上进行疏散。”

林小虎立马打电话传达下去了,他用的卫星电话不受基站限制,卫星电话本身就是一个终端,直接和天上的卫星进行信号交互。

曾强很着急,因为他也看到水位上涨的速度在加快,他跑下去找到副市长,道,“领导,现在水位已经超过了历史最高值,而且上游的水利站报告说有洪峰出现,根据流速计算,要不了一个小时就会到这里,这段土堤怕是扛不住。”

副市长沉默不语。

市一级的抗洪抢险指挥部还没有成立,现在是防汛办在现场设立了一个现场指挥部,只有曾强这个副科级在负责,说白了,现场指挥部就是副科级的。

曾强在没有向市里汇报的情况下就让国家国防建设基金会的人对土堤进行加固,已经超出了职权,但是情况紧急,副市长并没有挑这根刺,现在也不是挑刺的时候。

但是,疏散全城的人需要市里集体做出决定,他这个副市长都无权做这样的决定。

向市长汇报,市长向书记汇报,然后开会研究讨论,这是必须要走的程序。

副市长也着急啊,但不能违反组织议事程序。

正当二人在等电话的时候,突然听到土堤上有人大喊大叫,现场突然就慌乱起来。

“什么情况?”副市长皱眉问。

曾强仔细一听,脸色变了变,“好像是洪峰来了。”

他一说完这话就扭头往土堤上跑。

副市长也等不住了,连忙跟着跑上土堤,他是分管水利和防汛工作的副市长,他是第一责任人。

是洪峰来了。

姚远站在一堆预制板上举目远眺,清清楚楚地看到洪峰出现在距离不到一公里的上游,夹带着强大的冲击力朝着这边来,比此前分析的来得更早,这说明上游的持续降雨已经严重饱和了,导致洪峰经过长途奔袭不但势头没有减弱,反而得到了加强!

他忽然看到工程队的人开始紧急往土堤下撤离工程机械,打桩机、挖掘机、铲车等等。

他连忙举起对讲机,大喊说道,“撤离工作都停下!所有机械留在原地继续作业!大家听好了!我们做加固一段土堤!土堤就晚一分钟决裂!身后二十多万的九江人民就多一分钟的逃生希望!”

工程队顿时不动了,没有丝毫的犹豫,立马恢复作业,争分夺秒地继续打桩继续往土堤里灌入混凝土放进预制板!

长大两公里的土堤,加固工作显然不是一时半会能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姚远只能选择重点段,即这段正对着密集居民区的堤段,也是中间段,先把这段加固起来,最坏的结果是两边的两段决堤,洪水冲向人口密度相对没有那么高的两侧居民区。

这是最坏的结果,而姚远要做的是不让最坏的情况发生。

一滴洪水都不能进入城区,这是姚远提出的要求。

他做了那么长时间的准备下了那么大的工夫投入了那么多资源,如果还出现另一个历史上的情况,那么他所做的这一切又有什么用呢?

然而,并不是所有事情都会按照人类的意志来进行的,姚远已经强烈地感觉到这次洪水和另一个历史上的有明显区别,主要特点体现在急、猛、大三个字上。

来得更急,势头更猛,水量更大。

他经历过另一个历史的洪灾,他知道破坏力有多么惊人,他是按照这个极限来进行准备的,因为他实在想不到还会严重到什么程度。

而现在的情况却处处在提醒着他,情况恐怕会更加严重。

他不知道的是,国家已经进行了更大范围的响应,军队也已经开始动员,一支英雄部队已经接到命令,正在火速向九江开来……

九江人民危在旦夕,人民的子弟兵第一个做出反应,许多刚好要办婚礼的、要回家探亲的、要去住院治病的等等,全部中止了原计划归队随部队开赴九江……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