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义上来说,各阁并没有高下之分,都是为了纪念去世的先皇而建。但龙图阁建的时间最早,藏太宗的御书手札之类,天章阁后建,藏的是真宗皇帝遗书。在此时人的心里,还是觉得先建的龙图阁显赫一点,学士的位次也靠前。虽然在皇帝的心里,未必是这么想的,他还是经常呆在自己父亲的阁里。
官当到这程度,便已经超越了正常的按照资历磨勘,升升降降不能太放在心上了。尤其是本官已经不太重要,看的是职的高低,和差遣重要与否。庶官的时候,本官是官员最重要的身份标签,一到侍从官,这个标签就失去了光彩。
徐平以本官兵部郎中,馆职直史馆直升龙图阁待制,若在平常时候,可以说是一步登天,超资拔擢,免不了要惹人非议。但在今天,跟另一位升待制的范仲淹比起来,就黯然失色,实在是平平常常,令别人提不起兴趣。
范仲淹由右司谏转礼部员外郎,擢天章阁待制,判国子监,这才是真真正正的一步登天。天章阁待制与龙图阁待制同为从四品,位在龙图阁待制之下,这也是判国子监的最低要求。有了天章阁待制在身,范仲淹那礼部员外郎的低微本官已经无关紧要。
徐平一直觉得奇怪,到了去年见到范仲淹的时候,他的本官还低微至极,刚刚爬上员外郎的边。若按照正常次序升迁,他升到郎中都不知道要何年何月,根本就不可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发挥历史上那么重大的作用。今天同一天升待制才明白,范仲淹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完全跨越了员外郎和郎中的通天梯,一步飞升。
职虽然也与本官一样有按资升迁的制度,但不像本官升迁那样死板,如果真地碰到皇上和大臣赏识,可以跨过庶官和侍从的鸿沟。那些能够飞速升迁的官员,比如以前的张士逊,比如现在的范仲淹,比如后来的包拯,都是从这一条路升上去的。
没有这一条路,他们就是像徐平一样年年升迁都到不了最后的地位。
想明白了这一点,徐平接受了同僚们的道贺,顺便安排了衙门里的事务,回到了自己的官厅里,一个人坐着发呆。
能够让范仲淹一下子升上来的人,想来想去,只有王曾这位宰相,或许还有薛奎等几个已经年老不视事的前朝重臣。皇上肯定没有这个心思,去年废皇后堵宫门的事情刚刚才平息,他不可能就把当时赶出京城的人招回来重用。不过皇上赵祯的性子软,范仲淹本人又为官清廉,为政有声,有大臣坚持他也不会反对,废皇后他本来就心虚。
范仲淹回来了,孔道辅估计也不会在外面呆太久,他们本来就互相依靠。
徐平前世的历史知识记得不多,但大势还是清楚,心里明白,或者有心或者无意,要扳倒吕夷简的势力慢慢开始集结了。不知在哪一天,由哪一个人,就会突然挑起一场滔天巨浪,把现在看起来稳如泰山的吕夷简掀下去。
对于朝中的派系争斗,徐平从心里厌烦,他也不喜欢。自己为官,徐平从来没有刻意培养过自己的派系,说心里话,以他和皇上的关系,也实在是没有必要。但现在的吕夷简已经成了朝政的巨大阻碍,就连徐平也觉得他该退下去了。
实在是吕夷简的私心太重,虽然他的能力能够保证朝政正常运作,不出任何大的乱子,但任人惟亲这一条就让人受不了。现在官员的升迁,基本被吕夷简一派把持,如果不是他的自己人,就不能到关键的职位上。收受贿赂倒是小事,最重要的是把其他官员的升迁之路堵死了。这样的后果很严重,一旦吕夷简倒台或者退下去,就会造成官员的青黄不接,引起朝政的混乱。
不仅是把持官员升迁,吕夷简一派还公然插手京城各衙门的公吏事务。三司是徐平在这里,有皇上背后的支持,能借着公吏舞弊的由头把公吏清洗一遍。换个衙门,就是抓到了这样的把柄也无法大规模替换公吏,处罚重了还会受到报复。
官吏合流,其危害远比贪污腐败更加严重,这种危害是系统性的。很容易就出现公务系统里无人不贪,没有钱就办不了事,有了钱什么事情都能办成。潜规则代替明规则,朝廷的法令制度完全被抛开,而只能按照金钱和派系来运作。
现在已经有了这种苗头,徐平也是头痛无比。在这种已经被腐蚀得千疮百孔的系统里,不管采取什么措施全都没有用处,什么政策到了下层都会变味。就是新开的场务,如果不是清洗了公吏,如果不是从邕州调人来,徐平自己都可能控制不住。
吕夷简在,他打造的这一系统就如泰山一般不可撼动,别人根本无从插手。
三司的几个月,徐平也觉得有些累了,这累不是干事情累,而是心累。不管做什么事情,先跟上司斗智斗勇,才能获得通行证。然后再跟下属斗智斗勇,一个不注意,他们就能让你把好事变成坏事。手段稍微差一点,惟一的选择就是拱手而立,对具体的事务不闻不问,糊里糊涂的混日子。
如果吕夷简的能力稍微差一点,事情还不会如此严重,就是因为他的能力太强,私心又重,别人无可奈何,事情才越来越严重。换个差一点来,有大把的把柄能够抓住,影响恶劣了很容易就赶出朝廷。
面对吕夷简实在是没办法,不管多棘手的事情,他总是能够处理得妥妥当当,不能说他无能。官员能干了,还能指责什么呢?任人惟亲,培植党羽,这种罪名很难有把柄被外人抓住,搞得不好了就被倒打一耙,反被说是排挤贤能。李迪把自己搭上,也撼动不了吕夷简分毫,可见其困难。
至于贪墨钱财,吕夷简根本就没有把柄让人抓住,而且在徐平看来,也不能用清廉苛求官员。只要做得不是过于离谱,这种事情还是以宽容为好。一是不定什么时候就到了自己身上,再一个很容易成为派系斗争的工具。
以前在地方还好,进了朝堂,真正跟吕夷简共事过一段时间,徐平也已经受不了。虽然自己没有能力把吕夷简掀下来,但有人去做,徐平还是乐见其成,甚至不介意在后边帮一把。不管怎样,趁着现在的和平时光,朝廷要有些作为,不能再这样死气沉沉,一团死水地因循苟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