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后的时间就比较简单而又充实了, 楚孑照例每天喝喝茶、看看书,参加了一次毕业典礼,作为学生代表讲了话, 几个月后,他就收拾好行囊, 准备出发了。
当然, 以上是楚孑的计划, 真实的情况是, 在他查询到录取通知的一瞬间, 就接到了一个陌生男人的电话。
“小楚小楚, 恭喜你考上我的研究生,也恭喜我自己,”明自得教授也没有客气,上来就说,“接下来的几个月你要使劲看书, 那叫什么,用猪突猛进的方式看书, 懂吗?”
楚孑:“……”
明教授, 请你放过网络流行词好吗!
“我之前不联系你的原因想必你也知道, 而且你真的是我的福星诶,我今年不止招到了你,还招到了另外一个小姑娘!”明自得教授的语气难掩兴奋,“真是紫微星现世了,有了你们哼哈二将,我一定是如虎添翼!”
楚孑也很替明教授开心, 毕竟多一个人学茶文化,怎么看都是件好事。
不过这哼哈二将……
“楚哼, 我加你微信了,然后你给我个地址,我把你要看的书都给你寄过去,”明教授说道,“等到时候你来了我们所,第一件事就是考试,我亲自出题,就酱,拜拜!~”
楚孑本想说只要把书单给他就行了,毕竟他能从系统中下载翻阅书籍,但还没等他开口,明教授已经挂断了电话。
楚孑笑着摇摇头,看来这明教授是个急性子。
而且这些书到的比楚孑想象的还要早,第三天清晨他在家就收到了一个巨大的包裹,他不得不和快递小哥一起合作,才艰难地把它搬回了家里。
书籍是海量的。
有些大圣经典,虽然楚孑已经看过了,但明教授还是又给他买了一份,比如《茶经》、《续茶经》。前者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也是最全面的茶百科全书,创作于公元780年,也就是唐德宗时期,作者是陆羽,全书虽然只有7000余字,但分为了上中下三卷,共10个章节,囊括了茶叶在唐中期之前的起源、发展,所用器具、烹煮方式,甚至是用水异同等等内容。
而后者则是在清朝茶区官员陆廷灿所作,洋洋洒洒十数万字,详细记载了从唐中期到清朝期间茶道的发展,甚至收集了清代以前所有的他能找到的茶书的资料,可谓是茶书的集大成者。
《茶经》与《续茶经》都囊括了“源”、“具”、“造(制作方式)”、“器”、“煮”、“饮”、“事”等方面的内容,后续的研究者们也通常都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茶的发展。
这些研究者的书明教授也一并寄了过来,包括公元825年张又新所作的《煎茶水记》、宋代黄儒写的《品茶要录》、南宋时期审安老人所作的《茶具图赞》,等等。
其中还有一部大有来头,名叫《大观茶论》,作者是宋徽宗赵佶,就是那位在位25年,亡国之后被俘受尽折磨而死悲惨帝王。《大观茶论》也是唯一一部由皇帝所作的茶学著作。
除了一些古书籍,明教授也寄来了很多现代学者的茶学著作,比如陈智同的《深邃的七子世界》,收录了50年代至2000年左右国营茶叶厂所生产的各类茶品,记录茶品也是记录了那段时代;还有《茶席窥美》、《茶日子》等等国内作家所作的相关作品。
大礼包中甚至还有些国外作家的书籍,比如日本茶道的集大成之作《茶之书》,是日本作家冈仓天心所作。而且明教授想得也很周到,因为这本书是冈仓天心在纽约用英文书写的,所以明教授还为楚孑找到了英文原版,方便查看;《茶叶大盗》虽然算不得茶学书籍,更像是一本小说,作者萨拉·罗斯写的是东印度公司在我国的见闻故事。
这些书所涵盖的范围之广也足以见得,茶文化不仅仅是“茶”的故事,更多的是关于茶在每个时代中所折射出的各个时代、地区、国家的风采。
楚孑在读这些书,尤其是在读《茶叶大盗》的时候就总在想,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所谓的茶文化,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呢?
不扣否认的是,我国贫富差距的问题依旧存在,大城市和乡镇也似乎并不在一个世界一样,过着相对割裂的生活,茶文化在这些不同的地方,甚至是不同的阶级的人群中也代表了不同的意思。
我国人均茶叶的消费量为3.5公斤,位居全球首列。每天都要饮一杯茶的人数超过了4亿人,而且还在不断飙升,专家预计在2030年的时候,我国会有7亿人每天都要至少喝一杯茶。
茶文化绝不仅仅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优雅文化,达官贵人也在饮茶,而普通的百姓、农民、工人他们也在喝茶,老人钟爱红茶、普洱养胃养心,学生爱喝绿茶、乌龙茶基底的奶茶提神放松。
而这还仅仅是消费端的现状。
在茶叶的制造和生产端不同地区和消费阶级同样是割裂开来的,先从茶树的栽培和种植上讲,我国作为茶树的发源地,如今已经有超过上千种茶树品种,它们有的是灌木、有的是树木,这也让它们的生产方式产生了变化,机械化的大茶园在东南地区盛行,而在西南地区,也依旧有五百亩以下的小茶园,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
这还只是茶树的种植和栽培的分别,至于茶叶的制作就更是五花八门了,大工厂已经有着非常先进的流水线作业了,可能年产量可以达到十数万吨;而在很多地区,尤其是乡村,还在用手工的方式制作茶叶。工业化进程在不断推进的同时,也在蚕食这些有着传统工艺的茶园。
现时代的茶文化,已经衍变出了极为复杂的层次,等待楚孑这样的人去探索、总结、归纳。
他很清楚自己要踏上的是一条怎样的征程,但这些太大了、大宏伟了,他必须从最细微之处、最基础之处开始研究,他要看着一棵茶树是如何移栽、成长的,他要看到茶农是如何捻采茶叶的,他要看到这些茶叶是如何经过一道道工序变为茶品的,还要看到这些茶品是如何经过分销、物流去到喜爱它的消费者的杯中的,才算是明白了我国的茶。
华国就是一个在泥土中生长发芽的国度,楚孑他必定也要从泥土出发,才能略窥到现代茶文化的涓流。
如果没有热爱,恐怕很难坚持下去。
但幸好。
幸好他现在已经喜欢上了茶。
……
八月底的璞兰市依旧热的出奇,中午的室外几乎无法站人,哪怕在阴凉处依旧让人燥热难耐。
楚孑就是在一个这样的天气里,收拾好了行囊,准备出发。
父母和哥哥将他送到了机场,自然都是百般不舍,母亲甚至久违地流出了眼泪,双目通红地嘱咐着他记得好好吃饭、多多喝水,记得药都在哪个口袋里,我还给你准备两条秋裤,不知道你能不能穿上。
楚孑心中也是不舍的,他在这个家住了五年,体会到了上辈子从没体会过的来自家人的温暖,母亲虽然总唠叨但也细心备至,父亲虽然经常沉默但眼神中总流露出心疼,哥哥虽然总拿他打岔但也会在下班的时候给他带一包栗子。
这就是最普通的华国家庭,但对于楚孑来说已经是极为罕见的温暖。
但他还是要暂时离开了。
飞机离地,两个小时之后,降落在了云省。
楚孑要去的是云省边境的归渡市,没有直达的飞机,他只能坐火车,下了火车又坐了几个小时的大巴。
一路上,他看着高楼大厦渐渐变矮,直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山区,高耸的树木和望不到边际的农田,然后又到了一条热闹的街。
归渡市并不繁华,市中心只有这条商业街还算是有现代都市的样子,这里的人都说着一种他几乎听不懂的方言,普通话也夹杂着浓厚的独特口音。
楚孑当场就在后悔,一直在看茶学方面的书,竟然忘了“语言关”了,于是立马在系统里下载了相关的课程。
他磕磕绊绊的问了半天路,才找到了一条通往归渡市郊区茶叶研究所的公交线路。
又经过了两个多小时,他下了车还走了半天,才终于找到了这栋不起眼的建筑。
这是一座三层的小楼,虽然叫茶叶研究所,但一进门就是当地的兽医站,到处都是药品和各种动物,二层也租给了一家不知名的出版社,三层才是正经的茶叶研究所,有两间实验室和两间办公室。
明教授就在其中一间办公室,里面摆满了瓶瓶罐罐的各类茶叶标本。
他见到楚孑来报道笑容极盛,问他路途怎么样,辛不辛苦,还介绍宿舍楼的位置给他认识,只是不巧,今天两位博士生学长都去周边农村的茶田下地去了,不然就可以一起吃个接风宴了。
之后明教授就让楚孑再等等,等到另一位女学生也来报道之后他一起介绍。
可两个人等了几个小时,另一个女生还没到。
明教授肉眼可见的有点坐不住了,打算出去找找,怕对方是走丢了,楚孑也打算跟上,但被明教授制止了。
“不行,你别来,晚上这里你容易找不到路。”明教授说。
“不至于吧?”楚孑笑,“我记路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明教授看着他,笑着:“待会你就知道了,你还没见过归渡郊区真正的样子呢。”
话音刚落,明教授就指指窗外。
夕阳的最后一丝光辉淹没在了群岚之间。
几乎是瞬间,浓厚的大雾笼罩住了茶叶研究所附近的街道,灯光都晦暗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