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一句话就能说完的构想,却需要经年累月的努力才能实现。而在这个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无法预料的变数,各种各样的困难。一起出发的时候也许会有很多人,但绝大多数人却总是会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转身离开,或者是因为倦怠而停留在了原地,因为过于迟缓而被抛下。能够坚持走到终点的,往往不过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但张晓舟却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
他希望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和自己一起走到终点,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克服这个艰苦过程中的所有困难,正是因为如此,他知道自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必须想得更多,看得更远,把更多的风险消除在萌芽当中。
但眼前的事情却千头万绪,有时候,他真希望自己能够有分身术,可以同时解决很多个完全不同的问题。
公审的事情刚刚结束,吴工等人就真的找上门来向他询问加入安澜大厦的事情。这三个团队在之前那些行动中表现出了不错的纪律性,乐于服从也愿意付出,张晓舟当然十分乐意他们的加入,于是他马上把安澜大厦的五条原则拿来给他们,又陪着他们回去向各自团队的成员说明和解答情况。
有了王牧林等人的加入,安澜大厦的人口结构已经变得不错,加上丰沛的食物和之前那一件件事情中所表现出来的所有软硬实力,这三个团队的成员都很高兴地加入了他们。
张晓舟马上赶回来安排刘玉成手下支援组的人们帮助他们把东西搬过来,又忙着安排他们的住处。
随着这三个团队将近四十人的加入,安澜大厦这个团队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一百五十人,整个二楼都被住满,必须开始安排到三楼。
新的人员意味着一系列要操心的事情,食物、饮水、生活用水、日常用品,整个团队分工也要随之进行调整。他们带来的食物进一步增加了安澜大厦的储备,这让眼前工作的重心必须要转移到安全防护和接下来必须马上开展的种植当中来。无论是加固安澜大厦还是把四到六层甚至是顶楼改造成田地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这需要更细致的分工,认真的计划,良好的组织和充分的后勤保障,必须尽快把思路和大体的方案拿出来。
但就在张晓舟考虑这个事情的时候,其他团队又找上了门。
“张队长,你之前说的那些东西,能不能再给我们说说?”他们显然是回去之后和团队里的人讨论过张晓舟之前的提议,有些心动,于是跑来问更细致的具体的解决办法。
“没问题,我们大家可以探讨一下。”张晓舟只能暂时放下手边的工作来迎接他们。这些拥有了大量粮食的团队是不是能够吸纳足够多游离在这个区域中的零散团队,这关系到未来他们这个区域的安全和稳定,是他高度关注的事情之一。
“你说要吸收更多的人进来,我们也认可这个说法,可有一个问题,我们怎么鉴别哪些人能吸收?哪些人不能?你也知道,这种事情都是易进难出,真的让他们加入了之后才发现有问题,那时候就不好让他们离开了。”
这样的疑虑正是小团队最大的弱点,因为人少,应对风险和抵抗变化的能力非常弱。如果团队中的成员有血缘关系或者是之前相互之间就有着一定的了解,问题会少很多。但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的家庭,吸引他们加入自己的团队,一起居住,一起劳作,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如果这家的男主人有着严重的暴力倾向,但在刚刚加入的时候却掩藏得很好呢?如果他们家的女主人是个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而且喜欢搬弄是非的人,加入之后让整个团队变得离心离德,那又该怎么办?如果他们中的某个人有肝炎之类的传染病,如果他们家的孩子是个问题少年……
一个人的秉性很难仅仅是通过几句话或者是短暂的交流就看出来,对于这些小团队来说,一旦识人不明吸收了害群之马或者是有什么隐疾的人,对于整个团队来说都有可能是灭顶之灾。
安澜大厦这样的团队还好,在形成了一定的规则之后,只要按照规则来办事,大体上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这些小团队却没有办法照搬这样的经验。
“你们可以先整合起来,形成相对比较大的团队,这样一来很多事情都会简单的多。”张晓舟对于他们的疑问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在他看来,这些问题都是小团队的先天不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只能先扩大团队的规模,然后建立起规则,就像安澜大厦这样。“疾病的事情我可以帮你们看看,如果你们觉得我们的制度还行,想要借鉴,我也可以原原本本地抄一份给你们。”
“太麻烦了!干脆我们也加入你们算了。”一个团队的负责人突然说道。
“这我们可以再讨论一下,但我觉得应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张晓舟说道。按照他的计算,安澜大厦最多能够容纳的人数就在一百五到两百之间,这已经是一个把口粮消耗控制在一个非常低水平的结果。当然他们还能想更多的办法来解决食物的问题,但无论是居住的空间,用水还清洁卫生等各个方面都决定了这里不可能让大量的人口长期居住。
当然,更重要的是,把所有的粮食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安澜大厦并不符合他的构想。
“让我们来看看周边的情况。”张晓舟说道。他在一张纸上把附近的地形画了出来,对于已经在附近活动了很多天的人们来说,这些地方他们都不陌生。
“我们这片区域的情况其实非常的不理想。”张晓舟对他们说道。“周围的房子很分散,相互之间的空间也大,很难像康华医院所占据的那个街区那样只需要封闭少量的区域就形成一个相对封闭而又足够大的空间。要把这个区域封闭起来,工程量太大,不是凭借我们的力量能够完成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说,以一幢一幢的房子形成相对独立而又联合的聚落我觉得是最好的选择。但如果要满足这个要求,就必须选择相对来说空间比较大的建筑物。”
“选择不多,但并不是没有。”他干脆站到了窗前,指着远处的房子对其他人说着。“你们看,那边的红叶酒店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虽然它本身的空间并不太多,但是那个区域的房子相互之间的距离都很近,有些甚至直接就挨在一起,完全可以想办法制作几条空中走到把那附近的房子连接在一起,把下面的出口封住,只留一两个主要的出入口来保证安全。我估计那个地方的房子加起来,总的可以使用的面积应该有两万多平米,加上房顶应该能有两万五。即使是扣除走廊电梯楼梯和光照不好的房间,至少也能拿出一半的面积来种植玉米。我们找到的这种玉米一季的平均亩产是八百公斤,在热带气候条件好的地方可以种三季,一年就是二点四吨。照这样算下来,红叶酒店那边一年应该能收获四十几吨玉米。我们按照每年两百五十公斤的粮食消耗量来折算,那边就可以解决将近两百人的生存问题。”
“但是那几幢房子都有人了啊!”
“你们可以和他们谈,把他们吸收进来,或者是给他们一点好处请他们离开。”张晓舟说道。“只要你们的人占相对多数,并且一开始就把规矩定好,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四十几吨?”有人对于这么大的数字很怀疑。
“是三季,不是一季,你们可以自己算算,不会有多大的误差。”
事情当然不会像他说得这么简单,在房子里种植玉米最大的问题就是通风、光照和土地的肥力问题,还有病虫害,授粉等等一系列的难题要解决,亩产绝对不可能像包装袋上宣传的那么高,但张晓舟并不打算在这个时候就把实际情况告诉他们。
眼前最重要的事情是让更多的人成为他们这个体系中的一员,把不久之后必定会发生的因为饥饿而带来的动荡减小到最低程度。在这种前提下,他只能拼命地夸大事情好的那一面,把可能面临的问题故意忽略掉。
他相信自己在那个时候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之前,他必须让更多的人活下来。
“两百人?”有人怀疑地说道。
那个地方大家都知道,地方是很大,但是真的能像张晓舟说的这么简单?
“要做的工作当然会很多,别的不说,单就是加固房屋,把土运到楼上都不是一件简答的事情,但这不需要一次性到位,可以一批一批的来,还能减少收获时的劳动量,减少仓储的压力。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想办法,没什么是我们解决不了的。”
“我们可以全都集中到那个地方。”有人提议道。他们这群人相互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一起经历过一次危机之后,相互之间也培养出了一些信任感。
“这不太好。”张晓舟急忙说道。“把我们这些有粮食的团队集中起来,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安全问题。只有尽可能地让更多的人看到生存下去的希望,他们才不会铤而走险。大家一定不要忘了这一点,没有希望的人是最可怕的,如果不能尽可能地减少他们的数量,最后我们手上的粮食越多,被袭击的可能性反而越大。”
这样的道理人人都懂,但真的这么做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我们安澜大厦准备再接收一百五十到两百人。”他对其他团队的负责人说道。“但不是在这幢房子,这里已经接纳不了更多的人了,我们准备把对面的这几幢房子利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