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苏联和美国突然间一唱一和起来,原因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苏联需要美国,美国也需要苏联,就这么简单
前头说过的苏联农业集体化,在今年,也就是1933年已经全部完成了。上百万农村的地主、富农以及部分不愿意配合农业集体化的中农,已经全面镇压完毕。
在全苏联农业各部门生产效率暴跌百分之三十二以上,全国牲口数量锐减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情况下,苏联达成了令全世界都难以置信的农产品出口数值。
在全苏联农产品总量,尚且不及帝俄时期百分之八十的情况下,出售到市场上的,以及供应出口的粮食作物数量达到了帝俄时期的四倍弱。
庞大的农产品出口,而且是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出口,甚至让美国和法国的农作物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都大大降低了。可单价的降低,已经用数量的成倍增加得到了补充。
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莫名的情况,在全世界各国的市场都进一步萎缩,经济不断下行的大环境下。苏联却拥有海量的外汇,以及购买外国工业产品的蓬勃欲望。
有钱,想要!
而事实上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工业国的美国,只恨自己的工业产品卖不出去,如今这种状况,根本就不管卖给谁了。意识形态什么的,滚吧,资本家老爷的钱包早就饥渴难耐了。管他什么狗屁的工产主义不工产主义的,阻碍我挣钱的主义,都滚一边儿去。
于是美国和苏联,终于勾搭到了一起,出现了短暂的“蜜月期”。而苏联借助美国的大量重要工业机械和零件的补充,开始了飞速的工业化进程。
须知在1932年,苏联全国的工业化水平,甚至还没有赶上—战开战前的水平。恢复发展了十几年,成果嘛大家见仁见智,看你一张嘴怎么说了。反正到了今年,据说已经能够摸到一战前水平的边了。
就差你罗斯福再来临门一脚!
也就是今年底,美国和苏联正式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结束某种程度上的敌对状态。而后大量的美国投资,进入苏联,在短暂的蜜月期内,为苏联添砖加瓦去了。
等等!
奈尔想到了一件事,二战期间,美国对苏联的援助力度非常大,大到在1943年后全苏联所有士兵连穿的鞋都是美国送的,是全部,百分之一百。即使穿的是苏联产的皮靴,那皮革也是罗斯福送的。
当时欧洲一片战火,美国的援助物资是不可能从欧洲大陆上送去的,约有一半的物资,都是堂而皇之,大摇大摆的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参崴,俄语:BnaAuBOCTOK,英语: Vladivostok)装卸上岸,然后经过西伯利亚大铁路,用13-15天的时间送到莫斯科。
由于《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当时美国船都挂着苏联的红旗,绕过日本的海岸线,将物资送往苏联。苏联军队开着几十万辆美国援助的汽车卡车摩托车,比德军还机械化摩托化,气的小胡子几次三番的臭骂小日子人坑队友,由着美国把大把的物资送去支援苏联。可小日子人因为惹不起苏联﹐只能干瞪眼。
一开始船上还会有点什么俄语翻译啊,或者俄裔美国人冒充,以防备日本海军的检查。到后面美国人都不装啦,全船都是美国人,但是头顶一面苏联国旗。操着英语的苏联大兵,就是笃定你小日子人不敢咋样。
情况就是这么一个情况,奈尔想到的是另外一桩事。美国的货物装在集装箱中,从洛杉矶或者旧金山直接装船送去苏联,然后苏联必须卸货,不能直接套集装箱上火车。原因很简单啊,美国的集装箱是不配套苏联火车的。
或许后世里有人坐火车从中国去莫斯科的,一般到了满洲里,或者是二连浩特那边就得停车,然后换轮换机车。没别的原因,苏联那一块的铁轨和美国还有欧洲通用的都不一样,硬是有差别,人家也不准备改。
如此情况下,火车拉集装箱的车轮车架子啥的,自然也和适应美国铁路的集装箱啥的不配套。
如果美国这边在港口,就换上了和苏联轨道完全配合的集装箱,等到了符拉迪沃斯托克,直接吊车起吊,然后往火车上一套,呜呜呜的这火车就开走拉倒。又快又方便,也算是间接的援助了苏联啊。
而且你去问罗斯福,让苏联更好更快的打小胡子,是不是他所希望的。只要美国这边多麻烦一下,生产一点配套苏联方面的集装箱,就能把各种军事物资早两天送到莫斯科,去打小胡子,你看罗斯福乐意不乐意。
能少死一个美国大兵,政客老爷们在国内受到的责难就少一分。至于其他国家的士兵,关他美国政客什么事呢?
很好,既然罗斯福政府已经有意同苏联接触,并且开始投资苏联,那么历史的轨迹暂时还没有什么大的变动。奈尔感觉可以提前把这个设想告诉马歇尔,等过两年马歇尔大权在握之后,这事就能办起来啦。
奈尔立刻掏出小本本,把这个事情给记了下来,等之后回了学校,仔细调查一番各类的数据。铁路那边个定有芝在嘛,他说话不好使了,可是他还有个干州长的岳父呢,
了解一下铁路明面上的消息还是很容易的。
海运上面,就只能麻烦威尔基。奈尔记得之前他还帮海运公司办理过税务方面的事务,从人家那里拿点公司简介什么的,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铁路和海运都弄明白了,就剩下美国西部的那几座有大吞吐量的港口的情况。这个或许就不需要奈尔问了,真要打
仗的话,美国人的那个潜力大伙儿是知道的,会成倍的爆发出来。下驱逐舰就和下饺子一样,遑论是扩张港口的吞吐量了,让马歇尔自己问去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