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条件看起来好像还像那么一回事,且拥有和美国此时的"共同利益"。但同样的,也有一个巨大的矛盾点在。
美国希望中国变成美利坚的英属印度!
而恰恰日本也希望中国变成自己的大血包,能够通过各种手段,从中国掠夺到大量的利益,进而为日本的进一步工业化积累资金。
石原莞尔就认为占领中国全国的话,此时所需要的镇压花费,远比从中国掠夺到的利益要高。既然如此,还不如不占。最好是扶持亲日政权,使得国府傀儡化,成为日本资本的代言人,源源不断的为日本本土的发展输血。
单单是这一点,美国和日本就谈不拢!
因为全世界除开印度,就剩下中国这块地盘,适合充当无敌大血包,倾销天量的工业品,掠取原材料和经济利益。其他的南美和非洲地区,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太可能成为下一个完美的英属印度殖民地。
以儿玉此时代表石原所提的条件,显然就是在为日本进一步扩张在华势力做准备。且在事实上,排除英美等其他国家在华势力,方便将来日本一家独大。
美国要是能答应就有鬼了!
中国这块香肉,从一八四零年英国人撞开大门,首次闯入之后,就有一个所有列强都尽力维系的共同准则。
门户开放!
任何试图全取中国利益,或者是攫取中国绝大部分利益的国家,都会被其他的列强所敌视,甚至是攻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沙皇俄国的黄俄罗斯计划!基于当时国际局势的发展,以及英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事实上就其他列强大把大把的掏钱,买日本的战争债券,变相帮日本人去把俄国人的手给揍回去。
日本当时是得到了几乎所有在华有经济利益的国家的支持,即使是美国这边,当时的老罗斯福总统,也并不希望俄国那么迅速的进入中国,并夺取整个东北。
之后美资大规模进入东北,和日资争夺东北一年至少价值三千万银元的大豆资源,就是最好的明证。
如果日本只是占据满洲,那么美国保不齐真就认了,继续维持和日本的邦交咯。可问题出在那个华北五省自治,以及日本二十五年驻军上面。
假使日本真的能够在华北五省驻军二十五年,那么请问华北五省还能有其他列强什么事儿?
所以历史上,当这一提案被送到美国国务卿赫尔的案头时,赫尔当即表示根本不可能。最多给日本人五年的时间,五年之后,必须在美国的监督下,全面撤军。
说白了就是给你五年的时间在华北五省抢,你能抢到多少算你的本事。之后华北五省不管是重归国府治下,还是高度自治,都必须要门户开放。保证美资英资和其他列强资本的自由侵入,而不是日资的独占。
中国的利益实在是太过于庞大了,庞大到连美国这样的世界第一工业强国,也不愿意就此放手。
就像英属印度一样,如果2022年的带英帝国还有英属印度这个大血包,可以笃定地说,他就有和美国叫板的实力。不会变成美国的小弟,不需要跟着美国亦步亦趋,甚至可以在很多的领域和美国当面的掰手腕。
不仅仅是奈尔知道儿玉的提案提了等于白提,在座的所有人都很清楚,甭管儿玉说得多好听,在美国这边都等于是废话,是一坨臭不可闻的屎。
但面上几人并没有表现出来,只是由奈尔出面,微笑着把儿玉给送走。反正儿玉誉士夫心里也清楚,眼前的几人虽然在美国政坛上有相当的实力,但还没有到一言而决的地步,这事还有的谈呢。
“日本人的条件过于可笑了……"塔夫脱张口就给石原莞尔的构想给定了一个性。
“缺乏谈判的诚意。“查尔斯也附和自己的哥哥。
“奈尔你觉得呢?“威尔基没发表意见,转而询问奈尔。
“我?我在想日本的经济情况如何了,是不是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奈尔也没有回答这个事情,反倒是念叨起别的来。
因为本位面日本没有得到汪某人这个“宝货",加上吴佩孚始终不愿意和日本方面合作,担任傀儡政权的首脑。所以日本无法在中国的占领区内,建立一个足够有威望和影响力的伪政府,也无法收拢到足够多的汉奸,维持在占领区的统治。
说得再直接一点,就是石原莞尔忧虑的,现在不是中国给日本输血,是日本在中国这边不断地失血。
没有了汪某的叛国投敌,原本倒向日本,押宝日本会取得胜利的人少了很大一波。日本在占领区所发行的军票和伪政权的纸币,自然也没有什么价值。日本本身的战争债券,也没有办法得到投资人的青睐,进而大规模的发售。
侵略中国,在此时已经成了一笔赔本生意!
所以包括石原莞尔在内的许多日本聪明人,希望尽可能多的为日本谋取利益,然后结束同中国的战争,以观天时。
“你的意思是……日本事实上已经开始缺乏战争资金?所以才试图同我们订立新的条约?“塔夫脱是聪明人,知道奈尔的指向是什么。
也就是说,是不是存在一种可能,就是再拖一拖,拖到日本的失血远超自身的造血能力。到时候日本就不是提出这种异想天开的条件,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来讨好美国,以求体面的结束战争,回家舔舐伤口。
当然啦,还有另外一种可能,趁着血还没流完,直接起来干美国一票,能成就成,不能成大伙儿一起死啦死啦滴。
第二种可能塔夫脱认为暂时还不太可能,毕竟如今人人都认为日本深陷中国战争的泥潭,上百万大军都无法彻底击败常公。常公照旧有办法组织上百万大军进行防御作战,想要击垮常公,还遥遥无期呢。
“你们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以国会贸易考察的名义,派去日本,了解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