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宾商店!
咱们之前说得外宾商店就是威尔基发现的关键节点,这外宾商店似乎没有什么好稀奇的,毕竟他就是让在苏联的外国人,拿着外汇来买东西,用以为苏联赚取外汇的地方。
可实际上,此时的外宾商)占,店m个伙区是版.-的。很稀奇嗷,虽然叫做外宾商店,可是苏联国内的人民,
如果手中有外汇或者黄金,就可以进入外宾商店购买商品。
这似乎有些奇怪,咱们不妨捋一捋。
首先这个事件的主人公叫做叶夫列姆·弗拉基米罗维奇·库尔良德(EBnMM BnaAuMMpOBM4 KynneH),莫斯科外宾商店的经理。只是一家门店的经理而已,并非整个“全苏外宾商品供应联合公司”的领导人。
他的领导人叫做斯塔舍夫斯基,这两位堪称卧龙凤雏,是真的卧龙凤雏,他们向苏联外贸人民委员会打了一份报告﹐请求上级同意,允许老百姓来外宾商店买东西,最关键的一点是,允许他们用贵金属和外汇直接支付。
此前的外宾商店,只面向外国人,业绩非常的差,根本达不成斯大林交给他们的赚取外汇的任务。
偏偏此时的苏联的经济政策就是一坨屎,标标准准的一坨屎。尤其是他为了获取外汇,所颁布的各种命令,更是臭不可闻的一坨屎。
首先苏联财政部这个纯粹的猪队友,为了掏空在俄外国人手里的外汇,直接出台了一个略微奇葩的政策。先是不允许在苏联境内使用外汇支付,外国人必须将带至苏联的外汇,去国家银行兑换成卢布才可以在苏联境内消费。
这条规定没问题,但接下来就不对劲了∶将外汇换成卢布后,“无权将卢布换回外汇”。也就是说,换成卢布万一花不完,就换不回去了。可是卢布出了苏联就没用,这么一来,逼的在苏外国人宁可少换一点,也不要带一堆废纸回国o财政部的本意,是想逼老外多花点钱,结果起了反效果。
当时苏联有一大批长期居住的老外,包括外国驻苏联使馆和使团的工作人员、在苏联拥有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外企职员、来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外国同志。还有苏联政府用高薪外汇聘请来指导工业化的外国专家等。
来苏联简单瞧瞧的游客的钱我刮不到,那我就刮长期在苏的人的钱!
于是苏联财政部又奇葩了,他规定,上述外国公民,既不能去外宾商店,也不能去普通商店,他们只能去另一家国家商贸企业“外国专家供应社”消费。
同理,消费也不能用外汇,必须换成卢布才行。但是,必须在三个月内存进苏联某家专业银行,过期不存,就要没收,偏偏这家银行在国外没网点。专家们无奈之下,只好留够生活费,把剩下的工资寄回老家的银行。
一连串奇葩操作,搞得苏联外贸部实在看不下去,和财政部吵了一架后,终于全给废除了。以后,外国人可以拿外汇直接来外宾商店消费啦,虽然标价比普通商店要贵50%—150%﹖但我们真的没有宰你们老外,没有欺负你们人傻钱多,我们是真心诚意的,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为了强迫老外花钱,苏联海关还对外国人出入境的外汇进行了追踪。外国人入关时带了多少外汇,走的时候还剩多少外汇,是有规定的。如果这两个数字是相同的,那么海关工作人员就会自动帮你扣掉最低生活费,每天10卢布,呆了多少天,就扣除10的倍数金额。
海关还会检查外国人离境的行李箱,你买的商品,特别是贵金属制品和宝石制品,只有出具外宾商店的收据,才能带出境,原因很简单,外宾商店的消费直接进入国库。如果你是找私人买的,不管多贵,都会被海关没收。
穷疯了都!
结果就是,死刮外国人的钱,根本就刮不到多少,反而使得苏联的国际形象和国际信誉持续下降。虽然本来就是负数了,可这回基本上就在谷底徘徊,且再也上不去咯。
既然从外国人身上刮不到钱,没得办法,苏联政府只能想办法从本国老百姓手上刮钱。包括上面提到的库尔良德和斯塔舍夫斯基的建议,得到了苏共高层的默许。
一开始,苏联政府打的主意是从外国白俄侨民的汇款想办法,财政部又跳出来了。他拍拍脑袋,推行严格管制的外汇政策。
理论上,银行和邮局转账是苏联人从境外获取外汇的唯一合法渠道,于是财政部规定,任何一个苏联公民收到海外汇款,他只能拿到不超过转账金额四分之一的外汇,剩下的四分之三,银行会自动截下来,按照官方汇率强行兑换成废纸一样的卢布,发给收款人。
问题是官方汇率比黑市汇率要低得多,一个金卢布官方仅能换6卢布60戈比,黑市上则可以换70卢布。在苏联的外国人也不例外,在收取境外汇款时,大部分金额都被换成了卢布。
财政部以为这样就能留住外汇了,然而事与愿违,领导既然能出台这么恶心的政策,下面自然就能找到恶心领导的对策。银行要截流这么多,咱就不从银行汇款了。
于是,在苏联的各个邻国,比如波罗的海三国、波兰和中国东北,白俄移民开设了很多专门邮寄外汇的公司,把外汇夹在信件或包裹中,寄给国内的亲戚朋友,或者干脆人肉带入境,然后去黑市换卢布。
如此一来,财政部搞出的屎,得要内务部出面来给他擦屁股了。那段时间,克格勃的前身内务部忙疯了,到处抓黑市,就像打地鼠游戏一样,这里抓一个那边又冒出来个新,没完没了。
最后的最后,毫无办法的苏联政府,只能采用更为缓和的办法,让老百姓自己拿着外汇和黄金到外宾商店里来消费,进而收取他们手中的财物。
亲眼见识了外宾商店生意情况的威尔基,很是敏锐的发现了苏联的老百姓普遍得不到足够的食物供给,原因就不再赘述了,每次说一遍都要被喷,已经被喷成天生贱种、三代走狗、献妈求草、脑残公知……
饥饿的苏联百姓,甚至将自己的结婚戒指,信仰的圣像﹐佩戴的十字架,乃至于镶嵌着父母遗照的项坠都送进了外宾商店,用以兑换黑面包。
仅以威尔基所见,外宾商店的生意,完全可以用火爆来形容。大量的黄金流入了外宾商店,而此时全苏,有超过一千三百家外宾商店。
威尔基只是在心里面毛估估,又了解了一下西伯利亚的黄金年产量(此时为30—40吨)。他怀疑,仅仅是外宾商店的黄金兑换量,就有可能超过整个西伯利亚的黄金总产量。
在苏联有求于美国的这几年间,苏联一定有黄金兑付黄金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