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的暑假生活很快结束,奈尔把克里斯汀送回了纽黑文家里,九月她得去布莱恩女校开学,奈尔又得过独守空房的日子了。
但是于特纳老大爷的案子已经开始双方陈述了,检方提供了四大箱文件,奈尔天天看这些文件,查找其中是否有问题,忙得不可开交。发现有不妥之处的,就提交给威尔基,威尔基会自行判定对方提交的文件卷宗是不是有陷阱。
休伊·朗在围攻民主党政府这件事情上,还是能够和共和党默契联合的。而且休伊·郎本身的人设就是穷人的救星那一类的。
他办公室日常设立专用邮箱,接受全国老百姓的陈情信件。然后设法为他们解决问题,有时候一天能够收到五千封以上的来信,很多人视他为改变美利坚现状的唯一人选。
也幸好是有休伊·朗冲在前头,民主党应对此事的主要精力,也都集中在休伊·朗身上了。至于罗斯福,时刻关注着欧洲德捷局势,前儿听说英国首相张伯伦,居然纡尊降贵,亲自飞到德国去,面见小胡子。
真是最近百十年来难得一见啊,堂堂带英帝国的首相,那几乎可以说是过去一百年,整个地球上最具有权势的人。现在居然亲自登门去拜见别人,某种程度上,也让人瞧出了带英的外强中干。
或许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这会子已经是金玉在外,败絮其中的存在了呢。
张伯伦首相会谈成什么样子,全世界其实都很关注,但美国这边,一般的民众,显然更关心势已经被造出来的于特纳假币案。
说句不客气的话,捷克斯洛伐克是什么国家?起码一半的美国老百姓都没有听说过,毕竟上了年纪的文盲那么多。就算不是文盲,上过小学的,那会子还没有捷克斯洛伐克呢,只有奥匈皇帝的波西米亚。
“今天开庭,休伊先生说得那话,啧啧啧……“奈尔坐上车,感叹连连啊。
“他的口才,连我都自愧不如啊。"威尔基自认是非常会说话的人了,能够充分的调动听众的情绪,但休伊·朗的水平显然也非常的高。
果然这年头能够获得老百姓支持的民选政客,基本上都得有一张好嘴,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尤其是那段,到底是联邦政府的生活保障制度先抛弃了公民,还是公民先违反了联邦的制度。“奈尔当时坐在庭上,都不由得鼓掌。
标准的我们先抛开法律不谈啊!
辩护逻辑就在于不能和陪审团讲法律,讲法律于特纳老大爷就吃枪子了。所以一定得淡化违法的这个问题,着重讲生活所迫的问题。
说句可能会引人不爽的话,高高在上的上流统治阶层,他们的慈善,大多并不怀有什么特殊的情感。并非什么所谓的悲天悯人,因为他和下层的生活际遇完全不同,根本不可能存在任何意义上的共情。就和某些傻胚说你没钱可以把家里的房子租出去啊,拿自己的私家车去跑滴滴一个意思。
至于在他们之下的那种生活富裕,家境不错,不需要为了吃饱穿暖而日夜奔波的人群。也就是眼前担任着陪审团的诸位中层阶级社会贤达、士绅名流呢?
他们自己的身份地位,是决计够不上统治阶层的,但是不妨碍他们也以怜悯的视角观看下层老百姓。因为这一批人的处事准则,往往是向上看的。他们会以上层人物的行事,来决定自己的形式逻辑。
有个五六十年代的广告,三个阶级的人站在一起,中间这种所谓的有产,但又没有多少产的男子,仰望着上流,直说自己羡慕上流的生活,处处以此为榜样。
眼前的陪审团老爷们,自然也是如此!
统治阶层知道自己是把自己都看不上的那点子利益,从手指缝里面漏出来两个,施舍一下穷人。他们很清楚自己是在表演,心中并不存在任何的其他感情。
但是仰望他们的那些中间阶级,他会不由自主的带入自己的感情,他会觉得自己真的是在做好人,是在怜贫恤老,那种自己感动自己的精神,又是一般穷人所无法理解的。
恰恰休伊·朗利用的就是这种“存在",我不和你谈法律,就和你谈于特纳的悲惨遭遇。谈他曾经的美国梦,谈他美好的爱情和圆满的家庭,打动眼前生活无忧,衣食丰足,想要显露一下自己慈善面孔的中间阶层陪审员。
毕竟只有中产阶级才会关心环保嘛……
往上往下,谁在乎这玩意儿啊,一个是吃得太饱了,一个是根本吃不饱,你让他们去谈个狗屁的环保。
“是啊,陪审员们都被打动了。“威尔基也是点头不已,显然算是认同的。
只要打动了陪审员们,后面就可以往无罪辩护的路子上面走。作为标准的刑事案件,陪审员们在量刑上,还是有非常大的权利的。
哪怕最后只是一个有罪,但是允许保释,也是休伊·朗的胜利。重点就在于休伊·朗在审判结果出来那天,有没有办法牵着于特纳老大爷的手出门,然后接受全美媒体记者的镁光灯洗礼。
要得就是那种“大胜而还“的架势,顺道还可以拉抬一波进步党的声势,令进步党能够获得更多的曝光。
“我个人认为,还可发起一场募捐。不论是之后保释,抑或是保证于特纳先生的生活,都需要一笔钱。“奈尔接着建议道。
只要于特纳最后没有蹲监狱,那么就会成为进步党和共和党攻击民主党的好"标靶"。得把于特纳老大爷好好地养活着,时不时的翻出来恶心一下民主党政府。
况且在全美进行募捐,可以保持这个案件的热度,不让他被其他的事件,把热度压下去。后世里面一出事就有明星出轨结婚什么的,咱们得防着这一手,保证热度不降低,一直被美国的老百姓给挂在嘴边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