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过后,北国已经万里雪飘,天地间一片萧索了。但在江南,虽有西北寒风间或吹来,却至多也不过冷上一两日。芦花仍然不败、红花也保持着生命,江边两岸的乌桕树,在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挂在枝头,可以乱梅花之真。到得灰云扫尽,天气晴朗时,会看到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
在这种环境中过冬,总是感觉不到岁时的肃杀,且还让人在遥想北方挨冻受寒的同胞时,心中还有些小雀跃的幸福感,让人的心情陡然好了很多,就连案牍劳形也不那么可恶了。
苏州知府归有光,从辰时开始便坐在签押房中,一直过了两个时辰,才摘下眼镜。揉一揉酸麻的后颈,对侍立在下首的老家人归甲道:“什么时辰了?”
归甲看一眼坐在角落里的西洋钟,轻声道:“老爷,辰时三刻了。”
“哦。”归有光点点头,缓缓道:“这就收拾东西,你给我换身衣服,去后面叫上夫人,咱们得早点到。”
“夫人已经过去了。”归甲笑道:“中丞家也不是别府,所以没打扰您。”
“她倒是挺着急。”归有光不由道:“也不怕人家笑话。”
“呵呵,怎么会呢?今儿是中丞大人三公子的百岁酒。”归甲一边为老爷换上便衣,一边笑道:“夫人这个干娘应当早去一会儿的。”
“嗯。”归有光点点头,这才露出笑脸道:“是啊,我刚才也是这个意思。”
更衣之后,出签押房,望着外面的天空,晴朗得象晚秋一样,天高气爽,日光洋溢,归有光不禁深深吸一口气,他喜欢这种完全属于自己的感觉,在苏州府衙待了近二十年,也只有在当上正印官的这两年,才有了这种感觉。
上了四抬青呢轿,归有光从后门出了府衙,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便到了巡抚衙门前。
衙门前的卫兵。显然很熟悉这顶轿子,没有查看也没有盘问,便将其放进开阔的大门里去了。穿过黑色栅栏的辕门,才看到巡抚衙门的门厅。只见那黑木门高约丈五,门槛极高,门柱左右都有雕刻着两狮戏球的门枕石;门厅两旁八字形外墙前,一对极为雄壮的大狮子,背脚都涂以青色,腹部是褐红色,乃是苏州城中最大的一对。
至于东西牌楼,正北的照墙,自然一样不少,还比寻常衙门前,多了一杆五六丈高的大旗,上面杏黄色的旗面迎风猎猎招展,仔细能看到十个斗大的字,钦命苏松巡抚都御使台!
正是一派封疆的泱泱气息。
※※※
归有光的轿子直入门厅,从大堂、二堂、三堂一路行进,进了这个比他的知府衙门更大更气派,规制更高的衙门,一直到垂花门前才停下……今日是中丞大人的私宴。只招待亲朋好友,并无任何外人,所以在私邸中举行。
他下了轿刚站定,却见另一顶轿子也到了,归有光一看,不由微微一笑,立在那里等着。不一会儿,便见松江知府王用汲,从那顶轿子上下来,一见归有光,他便抢先拱手笑道:“震川公,你来的早啊。”
“占了个近便的光。”归有光呵呵笑道:“倒是后发先至了。”两人便说笑着进了垂花门。
府中的管家沈安迎出来,归有光笑问道:“中丞大人在忙什么?”
沈安已经没了当年跳脱浮躁的样子,他蓄了须,人也沉稳许多,闻言笑道:“正在给二位公子上课呢,估计还得一刻钟才能完吧。”说着伸手延请道:“二位大人先去正厅喝茶?”
王用汲却饶有兴趣道:“去跟着听听,看看大人怎么教三岁不到的娃娃。”他的五公子也是这个年龄,自然很感兴趣。
归有光也很好奇,两人便跟着沈安,往花圃后的书房拐去,到了近处三人放慢了脚步,中午天好,窗户是开着的,站在门口便能听到里面的声音。
两位知府便立在窗下,沈安要进去通报,却被王用汲拦住,摇摇头,示意他在外面听听就可以了。
从窗户往里看。只见沈默背对他们坐着,一边大腿上坐着个穿着锦袄的小娃娃,爷仨面对着墙上一张七彩的超大地图,在那地图上,大明只占了不到十分之一的陆地,更不要说大片蓝色的海洋了。
归有光和王用汲见过类似的地图,那是随着西洋商人传过来的《坤舆万国全图》,但远没有这张地图细腻详细,更没有这张的生动有趣——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的贴满了各种图表,有动物、植物、矿藏、还有些颜色各异的小人,等等等等,让两个小娃娃看得目不转睛。
便听沈默轻言细语道:“今天咱们讲讲澳洲,那澳洲在哪里呢?”
两个小娃子便伸出白嫩嫩的小手,争先恐后的指向地图中下部,奶声奶气道:“那里……”
“真厉害!”沈默赞叹一声,在两个小娃娃的腮帮上各亲一口,扎得两个小孩都把头往外偏,皱巴着小脸,想要挣扎下地。见儿子不领情,沈默无奈笑笑,从袖子里变戏法似的掏出两个糖人,才把他俩哄得乖乖坐在怀里。
两个小娃娃一边伸出小舌头舔着糖人。一边舒服地倚在阿爹怀里,听他讲述那异域的风情:“话说那澳洲,可是片神奇的土地,孤悬大洋深处,却有着不亚于我大明的疆土,乃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岛。因为与中土隔绝,那岛上的风土景致也与我们这边迥异。那里的许多动物,在肚子上都生着个袋子……”
“装糖果吗?”左边的阿吉奶声问道。
“不是,是用来装宝宝。”沈默微笑着捏一把大儿子的脸蛋,道:“把你这样的小宝宝。装在袋子里,要去哪里就装着,这样柔弱的小娃娃就不用自己跑,也不会被大灰狼捉到了……”
两个孩子便感叹道:“哇太好了,阿爹和阿妈要是也有一个,那该多好啊!”
这种话在外面两位大人听来,那是一定要被打屁股才行,但沈默却浑没在意,继续讲那些袋鼠、考拉和鸭嘴兽的故事……他讲得极为浅显动听,偏又妙趣横生,不止两个孩子,就连外面的归有光和王用汲也被深深吸引,忘了时间的流逝。直到悦耳的钟声敲响,小鸟从座钟的前额蹦出来报时,才让众人回过神来。
沈默把一对儿子轻轻搁在地上,呵呵笑道:“去找阿妈吧。”
两个孩子便开心地往外跑,看到站在门口的归有光两人,都很有礼貌的鞠个躬道:“叔叔好。”
“呵呵,好。”有礼貌的孩子总是最讨人喜欢的,两人发自内心的额笑着,从袖子里拿出早就备好的礼物……归有光的一对金银丝编的蝈蝈笼子,王用汲的则是两只西洋舶来的‘自行狮子’,每一只都有巴掌大小,活灵活现、憨态可掬。他拧紧藏在狮子腹内的发条,那对小狮子竟昂首阔步朝着两个孩子走来,立刻吸引了两个孩子的全部注意力,亦步亦趋地跟着那对狮子,往回廊尽头走去。
见沈安紧紧跟在后面,沈默收回了目光,朝两人笑道:“走,咱们喝茶去。”
※※※
沈默的书房里,悬着雪白的中堂,上书至圣先师的明训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三位大人分主宾坐在桌前,沈默亲自动手沏茶,与他俩慢声细语地说着话。坐在他的面前。只让人感到春风拂面般的舒服,全然没有一点年少得志者的锋芒。
现在是嘉靖三十九年,马上就进腊月门。去年是三年一度的己未外察,沈默和他的僚属们凭着开埠成功、每年完成朝廷的指标,以及疏浚吴淞江、收服徐海、平定苏松倭患等数样大功,全都得到了优异的评价。
转过年,嘉靖三十九年初,便有圣旨下达,原苏州知府兼江南市舶司提举沈默,因政绩卓著、履立大功,着升任苏松巡抚,仍兼任市舶司提举一职;其属下苏州通判归有光,升任苏州知府;长洲县令王用汲则接替升为山东巡抚的王崇古,升为松江知府。
沈默甚至‘其兴也勃乎、其亡也勃乎’的道理,自己以二十四岁之龄,已然位列封疆之列,显然是太高、太险、太引人嫉妒了。看不见的危险定然已经滋生,如果自己再敢招摇,那衰落的速度一定会超过兴起的速度。
于是他在这一年里,收起了任苏州知府时‘开海禁、斗大户、修河工、平倭寇’时的锋芒,一心一意的修身养性,没有任何引人注目的举动,甚至推脱掉了很多露脸的机会,只专注于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渐渐的,他终于不再成为大家谈话中的焦点人物,但苏州城、市舶司,却在他的治下,越发繁荣昌盛起来,已经成为了整个东南的经济中心。
现在马上就要进腊月了,很多公事要收尾,很多账目要汇总,很多报告要出炉,三人坐在一起,话题自然离不开政事。
不过自从徐海易帜,反倒成为打击海盗的急先锋,苏松一带的倭寇已经几乎绝迹,偶有一星半点的逆贼,却已经影响不到红红火火的海外贸易了。所以今年上缴国库的任务虽然达到四百万两之巨,却在这个月底便已经完成了,因此归有光和王用汲的心情十分轻松,兴致勃勃地说着今年的成绩如何漂亮,明年五百万两的任务,也不会是个难事儿,甚至没看出中丞大人眉间那淡淡的阴霾。
两人兴高采烈地说了半天,才发现大人极少应声。虽然大人越来越低调了,却也不至于如此低沉,便问道:“大人,有什么不妥吗?”
沈默摇摇头,微笑道:“没有。”便看一眼王用汲道:“上海城那边,已经全部就绪了吧?”
“回大人。”王用汲轻声道:“无论是码头、船厂、商行、票号,都已经建好了,只等大人选个好点的日子,就可以开埠了。”
听他这样说,沈默的脸上露出些许欣慰之色,归有光却有些不高兴地嘟囔道:“以后就该润莲老弟唱主角了,我就能清闲一些了。”很明显,如果上海开埠后,那苏州城的地位就会大不如前,他这个知府大人,自然不会高兴了。
王用汲赶忙笑着安慰道:“震川公也不是不知道,苏州城毕竟地处内陆,定然不如上海方便,所以大人才会将市舶司衙门迁到上海去。”
归有光越安慰越郁闷道:“我就想不通了,花上两年工夫,近二百万两银子,才把吴淞江工程干完了,怎么说不用就不用了呢?”
“怎么成了没用呢?”王用汲道:“疏浚吴淞江,目的为了苏松地区永绝水患,至于给市舶司当航道,不过是个副产品。现在主要用处还在,怎么能说没用呢?”
“你……强词夺理!”归有光怒气冲冲道。
“好了好了。”沈默赶紧让他俩打住道:“平时好的跟亲兄弟似的,一到了这件事上,马上就翻脸不认人。”说着宽慰归有光道:“震川公,你太悲观了。看看地图,上海城的优势在于,它是黄浦江的入海口,这一点确实是苏州比不了的。”看归有光的脸都要塌下来了,沈默又道:“但苏州也有自己的长处,它位于南北运河交界的地方,又是上海的西去门户,这就决定了天下的货物想要进出上海城,都得在苏州城中转,从吴淞江上运进运出,我向你打包票啊,将来的苏州城,定然与现在一样热闹。”
归有光这才有些舒服,叹口气道:“我也不是不懂理,就是觉着这样有些折腾。”
这下轮到沈默郁闷了,只见他面上浮现淡淡地苦笑道:“你当我愿意啊……”说着轻叹一声道:“我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大人有什么苦衷?”两人关切问道。
“不瞒你们说,上月我京里的好友来信。”沈默轻声道:“说朝廷有意召我回京。”
“回京?”两人大吃一惊道:“大人一直谨小慎微,有功无过,他们有什么理由召你回去?”
“呵呵。”沈默笑道:“回京当官在世人眼中可是高升,你们怎们会想到,我非得犯了错误才能回去呢。”说着正色道:“当初陛下派我南下,便跟我言明五年之期,说好五年后会重新安排我。从嘉靖三十五年离京,已经四年多了,现在把我召回也是合情合理,我该欢天喜地才是。”
※※※
“大人,您这一看就是口不对心了。”王用汲愤愤道:“大人现在封疆一方,把苏州治理的海晏河清,正是安享成果,过几天舒心日子的时候,现在他们却要把你召回,显然是不安好心的!大人,我说的对吗?”
这一番气呼呼的话,却让沈默不得不点头,他无奈的笑一声道:“润莲兄,虽不中亦不远矣。”
事实上,正是沈默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因为他在苏州干得太好,太风光,从嘉靖三十八年以后,给国库解去的银子,甚至超过了两淮的盐课,这其中的油水,哪能不让朝中那些贪婪的家伙眼红呢?
好吧,直说,就是严党。
虽然沈默为求跟严党相安无事,每年都给严世蕃那灰孙子丰厚的孝敬,但贪得无厌的严东楼,还是嫌沈默给的少了。再加上他下面那些爪牙,眼红沈默那肥美安康的宝座,整日价在严世蕃耳边絮叨,说什么沈拙言虽然每年给您十几万两银子,但他毕竟是徐阶的学生,每年给他家里不知道几十上百万两了,更别说徐家在里面的干股,还不知道捞了多少呢。
就算不谈钱,单说政务,现在苏州已经走上正轨了,也没有倭寇作乱了,什么事儿都不操心,就能哗哗给朝廷进钱——这几年朝廷可全靠苏州支撑着呢,您看看沈默和他那些下属,几年前还都不是场面上的人呢,现在都成了巡抚知府,这不都拜市舶司所赐吗?